為了更好的寫書,楊義非常有先見之明的將自己的寫作地點搬回了金溝村,但他並沒有將印書工坊搬過來。他知道,他如今正站在風口浪尖之上,如果他將印書工坊也搬過來,那他的書都不一定能運進城。
雖沒有皇帝下令禁止,但守城的武將是有權扣押的。隻要扣押下來,說成反書上報、詢問、調查等等程序下來,他的錢就別想賺。
再加上要加碼桃花塢的建造,特別是那些造景的地方要親自指導。
怎麼建造?這時可沒有他後世那種休閑勝地的想法,他不親自指揮的話,別說造不出來,連造個輪廓都難。
幸好他有先見之明,早幾年前就培養這樣的人才,如今使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隻要他提出某項事情的細節,管事們立馬心領神會的做出來,雖然沒達到楊義百分百的要求,但隻要動手做了,就能更好的做出來。
按理說,他開業應該是春天開比較合適,那時正盛開著滿山遍野的桃花。但他偏偏選在接近中秋節的時候開,這時候已經是北風呼呼,早晚溫差很大。
像他這以桃花為主題的旅遊勝地,應該是桃花開滿地的時候開業最受人歡迎,可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經過三年多的精心培育,桃樹已經長成得像籮筐一樣大的樹冠。雖然離他的目標還很遠,但有了那麼大的樹冠,花盛開時也相當壯觀。
到時候再用桃花製作各種美食售賣,而且更可以用桃花釀酒,這時候可沒有桃花酒。楊義要利用桃花這個噱頭,用這種酒來牟取暴利。
如今的大金溝已經完全變了樣,還在入口的大門處修了個碉堡,在碉堡的旁邊有一塊黃色大石頭,石頭上並沒有雕刻楊雲當時所說的《桃花源記》,而是雕刻了楊義抄來的那首《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好文章啊!”
“如此大才,天下少有啊!”
“這到底是誰的手筆?”
路過的人無不議論紛紛,對這首《陋室銘》讚譽有加。而這首《陋室銘》也被刊登在了《旬日雜談》上,引得全長安城都轟動起來。
當李世民聽到傳言,他急忙要身邊的宦官將整首詩念出來。他聽完後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似乎感覺到這首詩像在哪裏聽過?可是又想不起來。
“你這是從哪裏聽來的?可知道是出自何人手筆。”
“回陛下,如今滿長安城都在傳,名聲甚至超過了《隋唐英雄傳》。還有許多人紛紛前往金溝村探查,看看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首詩。”
“你說什麼?這是金溝村的事?”
“是的,居傳言,這首詩是刻在金溝村大門口的一塊石頭上。據說這是楊駙馬為了宣傳他的桃花塢要開業。”
李世民聽到這心中豁然開朗,他終於想起來了,這是在貞觀二年,他聽說楊義的才名時,在前往金溝村見這小子時,他無意中念出來的。但當時他隻念了前半部分,後麵的一大部分卻被他推脫說是胡謅的。
李世民咬牙切齒生著悶氣,老半天後才想起給楊義弄個官職,好讓這個深藏不露的混小子有個事情做。雖然他當了雉奴的老師,但他卻連一天老師也沒當過。
可就在他想著給楊義找點麻煩的時候,就有人來求見了,而且是有瞌睡就有人送枕頭那種。
“臣,太史令李淳風拜見陛下,陛下萬福。”
“是李愛卿來了,李愛卿到此不知所為何事?”
“臣是來找陛下要人的……”
“哦?你太史局人才濟濟,也會缺人?在朕這裏,可有人能讓你看得上眼,盡管說出來。”
“陛下說笑了,臣前些日子特向陛下請旨建造渾天黃道儀之事,雖得到了陛下十萬貫錢的支持,但人才方麵卻沒幾個人幫得上忙。如今正是要緊時刻,臣懇請陛下再撥幾個能幫上臣忙的人。”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他立馬想到楊義這混蛋。他不由得笑了起來:“李愛卿啊!你去看看各布司衙門的人,有誰能幫上你的忙的盡管開口,還有,朕想給你個驚喜。”
李淳風一聽這話立馬來了精神:“不知是何驚喜。”
“朕打算將楊義那小子派到你那裏幫忙,但他是待罪之身,不可能實授官職。所以,他明著是去幫你的忙,實際是擔任渾天監一職,從七品下。你可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