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在洞壁滿放置油燈的溶洞裏,吃完烤蝙蝠肉,肚子不餓了,陳江想到,吃的問題解決了,現在如果水源解決了,那樣自己在溶洞裏生活個三年五載就沒有問題了。
陳江決定馬上去找水源,陳江判斷,這麼大的溶洞群,應該有泉眼或者地下河什麼的。
陳江把剩下的幾隻火把全都帶上,經過好長的時間,附近的幾個溶洞都找遍了,手裏拿著的火把都快燒盡,但是還沒有找到水源。
陳江心中有小小的失望,不過,陳江這回沒有絕望,他對自己說道:“不要緊,大不了明天繼續找。”
就在陳江準備放棄,轉身要離開的時候,忽然聽見滴答,滴答的聲音,在寂靜的溶洞裏聽得格外真切,“水源”,陳江心中一喜,差點叫出聲來。
相對於溶洞裏寬闊的空間,一個火把能照亮的範圍實在是有限,眼睛在這個時候,還真的沒有耳朵管用,陳江歪著頭,側著身子,尋著微弱的滴答滴答的聲音,一點一點的往前走,漸漸的,滴答滴答的聲音越來越大,聲音越來越清晰。
總共走了大約一百多米,在溶洞一個轉彎處,陳江終於有了發現。
他發現,靠近溶洞石壁的不遠處,有個很小的石坑,比我們吃飯的大碗也大不了多少,裏麵蓄滿了水,火把的照耀下,也能看出石坑裏麵的水非常清澈。就在這個時候,有幾滴水從上麵滴落下來,發出清脆的滴答聲音。
陳江舉起火把,朝上麵照去,借著火法發出的光亮,陳江看到溶洞頂上有一道裂開的石頭縫隙,裏麵有水滲出,聚成幾個水滴,然後水滴逐漸變大,就滴滴答答的落在下麵這個小石坑裏麵。
水源,這真的是水源,陳江喜出望外,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陳江立刻用手捧起來一捧水,喝了幾口,發現這天然的泉水,清涼甘甜可口。
陳江取下裝水的皮囊,將石坑裏的水灌進這個皮囊裏麵,石坑太小了,石坑裏的水隻裝了大半皮囊。
我前麵講過,陳江這個裝水的皮囊,是老一代蒙古族人,行軍打仗時,用來裝水或者馬奶酒的,這個皮囊裝滿了,大約可以裝六七斤水。
盡管水不是很多,但是發現這個水源讓陳江興奮不已,他終於可以在這裏生存下去了。陳江很快知道,從上麵低落下來的水滴,重新滴滿這個石坑,大約需要大半天的時間。
陳江困在墓穴和這個溶洞群已經時間不短了,所以陳江現在能夠大概估計出時間來。
陳江發現,這個蓄水的小石坑很神奇,如果石坑空了,大約大半天可以蓄滿,但是如果小石坑裏麵的水,本來就是滿的,盡管上麵不斷有水滴落下來,但是小石坑的水從來不會溢出來。
直到現在,陳江也不知道這個蓄水的小石坑為什麼會這樣。
接下來,陳江時不時的通過那條狹小的通道,回到古墓裏,往溶洞這邊搬運木料,然後再用工兵鏟把木料劈成小塊,整整齊齊的靠溶洞的石壁碼好,留著備用。
一有時間,陳江就拿出從神墓發現的已變成巴掌大小的二龍拉棺的青銅棺槨,不停的擺弄著,要不就拿出從青銅棺槨裏麵得到的那本書來翻看。
這個小小的青銅棺槨除了小巧,拿在手上沉甸甸的,細細的鐵鏈拴著的那了兩條手指大小,栩栩如生的龍,除此外沒有特別之處。
要不是親眼所見,陳江真的不敢相信,這個小小的青銅棺槨竟然是從那麼巨大變成現在巴掌大小的。
陳江很奇怪,為什麼這本書,剛從這個青銅棺槨裏麵拿出來,這個二龍拉棺的青銅棺槨一下子就變成了現在這樣,隻有巴掌大小的。
陳江又一次翻開書,這上麵仍然沒有一個字,這本書和這個青銅棺槨到底是說沒關係?陳江記急的抓耳撓腮,但是想要把這些弄清楚,現在連門兒都沒有。
陳江又打了幾隻蝙蝠,收拾完之後,放在火堆上烤著,陳江發現了一個問題。
僅僅是為了烤幾隻蝙蝠,竟然用了不少木材,這些木材都是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那邊的古墓墓穴搬過來的。
這樣下去,恐怕用不上一年半載,就要把這些木料燒光的,一想到如果這些木材耗光,就要生吃蝙蝠,陳江又是感到這一陣惡心。
如何讓木材消耗的慢些,還要把火源保存好呢,陳江動起了腦筋。
尋找水源時候,發現的石坑蓄水讓陳江有了靈感,陳江突想到,那麼何不把火源也封存在石坑裏麵保存呢。
陳江想到這裏,他將燒的通紅的木頭炭火用工兵鏟挪到一個不大的石坑裏,這個石坑大約五十多公分多深,有四十多公分寬度的坑口,然後石坑的上麵用一塊石板蓋住,在用工兵鏟端來幾鏟灰土,把這塊石板封的嚴嚴實實的。
這種保存火源的方法到底能不能管用,陳江心裏是沒底的。
當陳江又餓了的時候,陳江又抓來幾隻蝙蝠,收拾的幹幹淨淨的,他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用來蓋住火源的石板。
他發現裏麵的木頭炭火依舊燒的紅紅的,陳江隻是往石坑裏放了少許幾塊木料,然後用嘴一吹,隻見轟得一聲,火焰便竄出來,差點陳江的頭發燒著。
陳江心中一喜,暗暗的叫道,成功了,這樣保存火源,可以省下好多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