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共和上映了。m.X520xs.Com
票房比預想中要好不少。
讓這樣一部看海報沉重又血淋淋的偏曆史向電影出圈的,不是別人,正是裏麵“言昳”這個角色的塑造。
電影新明共和橫跨二十多年,主要講了大明晚期和新明前半葉的轉型。言昳戲份不是最多的,但從她十幾歲到近四十歲的多次出場,她一共換了四十一身行頭,從傳統馬麵裙到洋裝,從滿頭珠翠到綢緞珍珠禮帽。她的造作,她的奢靡,她的高高在上,在熒幕前放大,放到戰亂與流民中去。
令人覺得真實、厭惡又羨慕。
在諱莫如深的權鬥中,在塑造王朝末期苦難的悲調裏,她嬉笑怒罵,神態生動。
文人墨客推杯換盞的廳堂深處,她紅裙金釵,端著熱羊奶,翹腳笑罵文人們啞謎似的話語:“這就叫半聾子聽放屁,聽見響混著味就點頭說大人此番話有道理,生怕沒有揣摩到屁的真意。”
車馬在逃跑中逆行於流民饑荒的人潮,她神色無動於衷的在博山爐邊暖手,外頭傳來孩子的嗚咽,丫鬟不忍,想探頭去看,被她狠狠拽回來:“他們瞧見你半張臉和頭上發釵,就把咱們車馬都給撕碎了!”
她角色時不時冒出來的譏諷,搞笑與不屑一顧,在所有人都像是扛著天命、背負天意的苦大仇深裏,就像是用做著水晶美甲的手朝著所有人比中指。
飾演言昳的演員是一位其實算半隱退狀態的近四十歲的影後,在最早放出劇照的時候,大家都說她演不了少女,還有人罵什麼裝嫩。
當時電影未上映之前,那位影後就笑著說“這個角色如果是少女,那她至死都是敢愛敢恨的跋扈少女;如果你們覺得她不像少女,那她從小就一步長大,喪失了少女的階段。你們看了就懂了。”
這位影後也確實利用了一些ai技術,讓自已在演十幾歲的言昳時,麵部都更像她剛出道演戲的時候。但眼神、說話的聲音,舉止動作,她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更讓所有人意識到她演的太對了,而且真正的少女不是“羞澀、單純、懵懂”,而是像不過明天一樣,敢愛敢恨不猶豫、撕破一切不多想。
這位影後最出名的幾部作品都在演舊社會抗爭的苦命女人,這部新明共和中飾演的言昳,就像是她終於站直了腰狂笑。
先出圈的是她演繹的言昳一係列的“二小姐表情包”。
從端坐在圈椅上,一臉不屑的“本二小姐靜靜看你裝x”;到她端著茶杯,山光遠站在她身後不遠處皺眉,配文“等我喝完這杯茶,就放我家汪咬死你個渣渣”。
她因為水師軍械造假,憤怒的一腳踢開凳子,被人截了個氣到模糊的圖“爺要罷工!”
她被山光遠捉住手指,驚訝的抬頭看他,表情有點蠢萌可愛:“我什麼都不知道,我不過是個坐擁央行、船炮槍械滿倉的小倉鼠”
最主要的是,電影上映那一年,言昳成了基金炒股必拜財神,轉運雄起指定菩薩,多少基金經理的工位上貼著a4紙打印的言昳手撥算盤圖;多少人把言昳從老照片裏摳出來p在一堆金條上印做了“發財”手機殼。
當然,這還是第一波熱潮。
第二波,來自於不少不怎麼出名的曆史愛好者、研究者發表的長文,有的分析了言昳的成長經曆,和論證她“弑父傳聞”的可能性;有的則著重講述了言昳與山光遠的感情與婚姻。
衝浪群眾對於曆史真相的關注顯然不如感情多,再加上之前言昳幾張老照片都是與山光遠的合照,她的感情故事引起多方猜測,後者的文章火了。
電影中,隻用很隱喻的手法拍了言昳和山光遠的感情線,倆人幾乎從來沒有並肩站在光線下。山光遠一身鐵甲在看軍中信報時,帳內屏風後有玲瓏的身影立著;造船廠紅爐星火的熱氣中,她立在高處俯瞰,手臂上搭著男人的黑色披風。
倆人隻有幾個擦肩而過低聲說話的場景,一個在燈光下巧笑晏晏,另一個就佇立在門楣的陰影裏;一個皺眉凝視著鏡頭,一個就隻露出半邊衣袍流光溢彩的刺繡。
片中甚至沒有正麵描寫她和山光遠的婚姻,隻在言昳三十歲左右的一場戲碼中,鏡頭掃過了桌麵上他們的合影。
整個電影,山光遠和言昳作為新明共和的核心人物,正麵寫他們的關係的鏡頭少的可憐。電影前半段,韃靼南下入侵時,冰天雪地裏的營帳,灰藍色的霧靄仿佛蔓延在帳內,兩個人裹著厚厚的皮毛大氅,坐在鐵爐旁。
鏡頭聚焦在山光遠粗糲、寬大且滿是傷疤的手上。他半晌道:“沒事。跟韃靼賭一把。我覺得我守得住。”
言昳默不作聲,半張臉被爐火映的像秋枝上的柿子,她摘掉了小羊皮手套,伸出手去,握住了他手指。
兩隻手在劈啪燃燒的火爐上方交握,像是一雙人在俯瞰岩漿火山口。言昳忽然輕笑:“打仗可不能賭。槍炮、棉服和糧草之事交給我吧。”
山光遠抬頭看她。
她眯眼壞笑起來:“賒賬。利息五個點。”
之後沒多久,便是電影前半段的最高潮的段落,轟炸紫禁城。
言昳的風評不佳,與轟炸紫禁城這件事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新明朝就有無數文人寫詩,緬懷歌頌華美的紫禁城,更有人在文章中說“項羽燒了阿房宮還是因為秦皇荒淫斂財,她言昳憑什麼毀了四百年中原正統的明宮”。
電影中這一段,在山光遠下令炮轟的時候,轉頭看向了高處立著的言昳,言昳和他四目相對,麵上沒有一絲猶豫或後悔,隻露出了高傲且堅決的笑容。
隨著電影這一幕上映,諸多曆史學家幾乎分成了兩大陣營,一類是所謂的“大曆史觀”,認為此舉對新明的憲法實行、顛覆性改革都是有益處的,之後新明幾十年沒有一場複辟;有人卻覺得當時大明末期,紫禁城的庫房內存放了不知道多少奇珍異寶,就這麼付之一炬,許多文脈都斷絕了。
兩方相互批判,有人覺得大曆史觀忽略了多少悲歡情仇與曆史細節;有人覺得文脈本身就是流動的河水,一塊石頭砸進水裏塑造了河水本身,就是文脈流淌的意義。
這部電影引發的爭論不止於此,但不妨礙言遠cp粉嗑的發狂,開始挖掘起了言昳和山光遠為數不多的史料,而言遠bot背後實際運營的紐約東岸亞洲藝術館,也在新明共和導演的邀請下,將一部分展品搬到國內,舉行了名為“言亦舊時”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