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工廠選址 2(1 / 2)

從馬由口中專門提出來的這個工廠選址的問題,文勇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選擇。他沉吟片刻反問道:

“那得看董事長心中的產業布局總體計劃,再討論具體選址的問題。對嗎?”這個回答,讓馬由比較滿意,他為文勇開拓腦域以來的明顯進步感到高興。文勇成長得越快,水平越高,他就能早一天完全脫手。不久後,他就要回到華國,境外的管理主要靠文勇等團隊,所以這段時間他一方麵的確需要時間在實驗室完成很多設備的加工,另一方麵也是放手給文勇團隊實踐,這樣才能完全成長起來。

“我之前也和你簡單交流過,年初已在京城開始了華國的產業布局。前不久李陽還彙報說,我們要收購的京城工廠,已初步完成商務談判,正在走審批流程,估計15-30天可以有具體結果。這意味著我們藍星公司產業和投資重心將往國內轉移,這是總體思路。但也要分兩步走。”馬由說到這裏,幹脆和文勇詳盡解釋一下藍星公司發展的近、中期總體計劃。

“第一階段,我們能夠發展的大部分製造型產業,將主要布局在華國。而境外公司主要從事軟件、網站等IT行業中的軟性產業。但也需規劃少量的製造性企業,其目的是為我們在華國的產業提供配套服務。”

這是針對目前藍星自身生產和技術條件,無可奈何的辦法。比如許多生產設備、科研設備和器材,隻有設置在境外的機構才能便捷地購買。另外,還有一些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以及配套的上下遊供應商,國內目前暫不完善。一旦遇到政策性的變化,就有可能被西方國家所限製,也隻能在境外布局,並暗度陳倉,兩條腿走路,才是健康的合理布局。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科技企業所需的工程師、技術員甚至操作工人,在西方國家設立工廠,都比較容易招聘到。國內這方麵,還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實際問題。愛國不能僅憑一腔熱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那是國家項目的舉動。企業隻能從最利於自身發展的角度先考慮問題,隻有生存下來。有資金、有技術才可能回饋國家。

所以馬由雖鄙視拿著國家的錢公派留學,學成之後,卻千方百計滯留國外,不回國效力的學生。但卻理解那些自費留學,畢業後因國內沒有條件讓自己施展才華,而留在國外的學生。華國成為了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基地”,也是因為時代的環境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這些學生們不愛國。

“第二階段,境外的軟件、網站公司,將視那時的所在國政策環境情況,確定是否遷移到華國。但核心技術、敏感技術的公司,要盡快、盡早撤離到國內。境外保留的部分軟件公司和網站公司,可作為國內軟件和網站的境外服務機構。”

“涉及到核心技術的生產性企業,也全部遷往國內,境外隻保留為了擴張境外市場所需的生產或總裝工廠。”

當然,第二階段並沒有確切的日期計劃,但基本前提,是藍星獲得了國家大力支持,在華國已站穩腳跟。同時,那時已完成必須的基礎性產業布局和生產,以及國內其他上下遊企業,能夠基本滿足藍星產業配套所需,才能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