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並購(1 / 2)

“德國那家。”文勇看來做了不少功課,果斷回答到。馬由示意他繼續解釋一下。

“其實幾家工廠自身條件都不錯。我們找了10多中介公司推薦和谘詢,從200多家中篩選出20家,考察後給你彙報重點關注的這6家。他們之間差別不大,我建議主要看這幾個國家的政策。”

“相比而言德國經濟結構有兩個特點,一是工業品輸出國,尋求對外貿易的願望最為強烈。二是德國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約有300多萬家,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9%,占據德國全部經濟輸出的52%,拉動了62%左右的就業。這樣的結構,讓政策受到寡頭經濟的影響稍微小一點。因而整個國家的對外政策相對務實。將來我們這邊生產的產品與布局在華國的產業之間的聯動,受政策影響估計會小一些。”

馬由聽聞這個說法,暗自點頭。他對未來幾十年,歐洲各國與華國之間的關係比較了解。若蝴蝶效應不大的話,德國與華國之間經濟往來的確比較密切。

看來,文勇這段時間還是下了不少功夫。他喜歡這樣的下屬,肯學習,也肯自我要求。看來腦域拓展後,他開智了不少。想到這裏,眼神鼓勵文勇繼續說下去。

“其次,德國這家工廠原本就是生產精密儀器,車間的格局和裝備基本符合芯片生產,設備稍加保養和整改,就可即刻投產。可節約投產前改造廠房的時間。”

嗯,這個理由很強大。

“另外這家工廠原業主擁有的土地麵積不少,有富裕空間供我們以後擴張規模,可新建3倍現在的廠房麵積。且這些空地的規劃早就通過審批,隻是他們還沒有擴張就倒閉了。”

“稅收方麵的問題考慮過沒有?”

“考慮了,德國的稅收的確相對比較高,但我們的產品一方麵是全部出口到國內,有退稅政策,另一方麵是藍星自家公司之間的結算,稅務顧問說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環保設施方麵呢?”

“有的,原來的企業有整套環保設備,我們聘請的環保公司,對同行業工廠的排汙進行了比對。當地政府也認可我們的環保預案。”

……

兩人一問一答,對各工廠資料進行了充分討論。最後,馬由決定三天後答辯完,就親自去考察一番,再最終確定。

馬由拿出了上午準備好的文件,裏麵有優盤裝配生產線的技術規格、指標要求等文件給文勇。讓他親自組隊,負責這次回國簽署合同,同時一並處理好定製裝配線設備等相關事宜。

最後,他又拿出一份有關並購京城那家電子工廠合同條款提示性剛要。讓文勇和律師團隊研究,細化合同條款。也提示他回去後,要多請國盛公司配合、協調相關談判事宜。

他知道文勇出國多年,且對國內房產方麵政策不熟悉,便仔細交待到:

“合同中有關並購的其他條款,你和李陽、國盛公司以及律師商議確定即可,但有兩點請務必注意。”見文勇準備好記錄後,繼續說道:

“一、有關工廠用地的性質,一定要在合同條款中明確,要求出讓方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允許我們廠區的所有土地,均可在10年內變性為自主開發住宅及商業開發用地。若有關部門提出土地出讓金問題,我們願依法繳納,但現在就要在合同明確約定繳納費用的限額。將來不得另行收費。”

“要標注清楚,需出讓方代為辦理規劃部門的許可文件。要明確這幾個指標,不能模糊。其中住宅用地容積率≦5、覆蓋率25%、限高220米。商業用地覆蓋率50%,容積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