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開辟新戰場(1 / 2)

紐約,米國經濟中心,也是世界級金融中心。

這裏有一夜暴富的傳說、也有破產跳樓的新聞。有第五大道的光鮮明亮,也有貧民區的陰暗肮髒。有充滿幻想的白領、也有迷茫的流浪漢。

馬由抵達紐約拉瓜迪亞機場,乘出租車途經皇後區,往曼哈頓島駛去。一路走來,社區規劃淩亂,建築也是各色各樣,沒有協調和統一,圍牆、建築上,到處是各種千奇百怪塗鴉。

進入曼哈頓,市容稍好,街道及建築也整潔了許多,正欣賞高樓林立的城市景景觀,就見大街上有人堂而皇之隨地小便。更令人驚奇的是,絡繹不絕的路人,均熟視無睹地從身旁走過,顯然他們已習以為常。

這是國際大都會的另類風景線,不親眼看到,還真不相信這是最發達國家最富裕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區街邊的現象。或許這也是他們追求自由的形式吧。

抵達酒店,稍事休息一會後,馬由便召集藍星倫敦證券團隊和總部派出的證券、財務等6位先期開拓成員,在套房的客廳見了一麵。他們彙報了先馬由幾天到達紐約,這段時間的籌備情況。辦公及硬件都準備妥當,僅獵頭公司推薦了32名操盤手,還在審核及崗前調查中。

馬由見籌備工作基本到位,沒有多少補充。再度強調了操盤手簽約所需,保密協議等注意事項,便結束了碰麵會。謝絕了他們的陪同,獨自外出觀光遊覽。

沒有乘車,馬由就這麼隨意地行走了大街小巷。時常看到街邊、花園椅子上躺著流浪者。嚐試著和幾個流浪者交流了一陣,驚奇地發現他們其中不乏金融精英,有一個40來歲的中年男子,他在幾年前曾是紐約一家對衝基金的經理,前幾年金融危機的來臨,讓他的全部投資瞬間揮發,自己的房子拿去抵債,他就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馬由問他這種狀態的金融從業者數量怎樣,對方看在一包麵包的份上也多聊了幾句。說證券、銀行等金融從業者,跳樓的並非個案,加入流浪隊伍的也不是少數。

更有不少“職業”流浪者。他們哪怕身強力壯也不願意工作,四處流浪是他們最好的生活方式。

從中央公園出來,往南進入第七大道,看了看時代廣場。再轉向南北向的第五大道,這裏集中了全球眾多奢侈品牌門店。馬由一直對所謂名牌、奢侈品不感興趣,他的衣物隻看麵料是否舒適、款式和尺寸是否合身,並不考慮什麼品牌。而且英國和歐洲定製服裝的小作坊很多,他們沒有什麼品牌,但手藝或許並不比大品牌差。

來到第五大道,主要體驗一下這代表著時尚的大街風情。要說無論是拉斯維加斯、洛杉磯、舊金山還是紐約,最深印象就是滿大街都是加長轎車,或改裝車輛。全球無論什麼豪華品牌,若要在米國取得好的銷量,一定要加長、再加長。

穿過了第五大道,來到了曼哈頓島最南側的海邊,這裏可以看到上紐約灣全景。他每到一個地方,最喜歡的是爬山和看海。這是他認為最好的休閑,也是一種體驗大自然的修行。即使這裏是最繁華的都市,海邊任然可以找到一份寧靜。

望著不遠處的自由女神像,他記得看過一篇解密的資料,講述了這個雕像的前世今生。

雕像起先是雕塑家巴托爾迪為埃及設計的作品,但方案未被埃及接受,作品無人理會。

法國將此作品作為禮物轉送給米國。但雕塑家沒錢,法國也是口頭熱鬧,口袋缺錢,就這麼拖了近10年。最終靠全球第一次眾籌行動,籌集到約50萬美元,才於1884年5月完成雕像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