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三大產業落地(1 / 2)

馬由離開濱城後,藍星集團與濱城市官府進行了多輪洽談。並在官府的主持下,與多方開展了數輪協商。今天,濱城市府、藍星集團雙方,簽署了藍星集團收購“濱城船舶機械廠”等係列招商引資項目的框架協議。幾天時間,就完成了考察、初步洽淡到最終簽署框架協議,如此高的效率還真是罕見。這裏有因馬由去周遊全國,給濱城帶來了壓力。當然,主要原因還是項目和投資商都極為優秀。

框架協議約定,藍星集團收購款2000萬華幣,但要承擔原有機械廠的銀行債務5000萬元。其實,若按現在該廠的淨資產,也僅值2000萬元,換言之,該企業早已資不抵債。但馬由卻不是這樣計算的,先不說可以提前半年到一年以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廠房土建工程周期。就這7000萬元,購買了1500畝土地,土地價僅4.7萬元/畝。上蓋20萬平方米的建築就是純賺。換個角度計算,按上蓋建築麵積計算,大概僅有350元/平方米,土地價還不計價。

這個成交價,於官府而言,沒有賤賣國有資產。和市場價基本符合,完全經得起曆史檢驗。反而,還多出來5000萬銀行貸款轉由藍星集團承擔,相當於國家賺了5000萬元。

另一方麵,曆史上的工業廠房土地都是劃撥,不計成本。那些建築當時建造成本也就60-80/平方米,20年折舊下來也幾乎為零了。車間裏的設備也十分老舊,隻能當廢鐵處理。2000萬元並購款項作為預算基金,主要用於安置下崗工人。

除這家工廠的收購外,濱城市還按2800萬元華幣的總價,將工廠和海岸線之間的5600畝荒地、荒廢的碼頭,全部出讓給藍星集團。這裏將作為碼頭及倉儲區、工廠第三期擴建、職工配套住宅、商品房開發用地。這塊土地征地費用幾乎為零,藍星集團沒有行使政務院零地價的權利。

此外,藍星集團還按馬由提供用地範圍,選定了2000畝將來繁華、臨海景觀,但現在比較偏僻的地塊。共計1億元華幣,官府見藍星集團,瞧得上這麼偏遠的地方,也爽快地答應了。

聽聞藍星集團要開辦銀行和大型綜合體,優惠出讓了一塊市中心口岸很好的市府所屬機關大院,計有100畝土地,裏麵有一棟3層辦公樓,以及其他附屬建築,共作價2000萬出讓給藍星公司。

同京城一樣,所有地塊都在協議中約定,一旦藍星集團改變用地性質為住宅、商業等開發,所涉及到的補交土地出讓金等稅費全部免征。這些條款不僅在合同中要描述,還要落實在規劃及國土部門的文件中,作為將來簽署正式合同的附件。

在濱城座城市,藍星集團僅土地和並購企業投資,共計達到了2.18億華幣。所有項目完成開發建設,或生產企業完成改造和設備投入,總投資將至少200億華幣以上。這可是濱城乃至遼省最大的投資項目。若其他外資投入這麼大的資金,不少地方估計連這2億多的土地款項,都不會收取。

但馬由看的是這些土地未來的巨大價值,所以主動放棄土地劃撥優惠政策甚至連零地價優惠政策都放棄,而全部采用出讓方式,就是力圖將這些項目用地,用更加嚴謹的法律方式,鎖定在藍星集團名下。而官府即刻收入2個多億現金,又能解決無數的就業,也是獲益匪淺。

官府、工廠、藍星三方均皆大歡喜,舉杯同慶。

馬由即刻讓星兒給濱城工作組、京城總部回郵件,讓他們按之前的計劃,安排財務審計團隊隨即入廠,安排員工考核。即使工人技術不過關,也可按需求安排到後勤、司機、運輸、安保等崗位。實在都還滿足不了70%比例,再從外部招聘。另外,把工廠的所有設計、研究人員、留任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全部派往京城藍星總部及研究院,統一學習藍星集團自用的製圖軟件、辦公軟件,並作為2個月後,上崗考核的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