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初為自己如此不體貼,沒有注意到李雨涵而感到懊惱,他輕輕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頭,對李雨涵解釋道:“等會我們去承叔家吃。”
李雨涵笑著點點頭,欣然應允。
承叔的家離靈寶堂不遠,隻是從地圖上看著遠罷了。因為靈寶堂在一大街上,而承叔家在二大街的居民區裏,實際上靈寶堂開了個後門,這後門正好直接對上承叔家的大門。承叔每天在靈寶堂的後院辦完工,就會小心翼翼地從後院出來,把門鎖好直接回家。
承叔這麼做其實是有自己的用意的,靈寶堂雖然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但是那時候因為靈寶堂位置偏遠,遠離城鎮,周邊並沒有什麼人種植草藥,甚至鎮上的人要看一些嚴重的病還得去很遠的城裏,鎮上的死亡率大大提高。
後來端木家的人不知道怎麼突然關注上了一個偏遠的靈寶堂,派了端木承也就是承叔去打理靈寶堂。承叔可以說把青春獻給了靈寶堂,他十八歲的時候來到這裏,如今已經二十年過去了。
承叔在這裏結婚生子,把靈寶堂從寂寂無名的破落藥鋪發展成為遠近聞名,周邊最大的醫界中心,其中經曆了多少隻有他自己知道,中間吃過的苦他從不跟別人說,但是白初能猜到,這種程度的發展壯大甚至可以稱之為渡劫。
所以承叔對於靈寶堂的在乎程度,超過了他對自己生命的在乎。
白初沒有跟李雨涵說靈寶堂背後的故事,李雨涵也不去打聽,兩個人就靜靜地走在夜幕之下,就算什麼話都不說,兩個人之間也不會覺得尷尬,氣氛還是如此地和諧溫馨。
這或許是人和人之間最為舒服的相處方式了,不必生硬地找話題,也不會疏遠冷漠。李雨涵很喜歡就這麼和白初走著走著。
很快李雨涵就看見了靈寶堂兩個掛在房簷下標誌性的大燈籠,正在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她一整天都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不停地在鎮子裏跑來跑去,此時已經有些疲憊了。
李雨涵忍不住打了個哈欠,白初看見了,關切地問道:“是不是困了?”
李雨涵點點頭,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沒完沒了:“確實困了,今天走了一天,都沒有好好休息。不知阿爹和梅涵在家裏怎麼樣了,他們肯定已經吃完飯休息了。”
她開始回憶起今天晚上在廟會見識到的新奇事物:“我還是第一次看一個人什麼都沒用,吹一口氣就能把一根這麼粗這麼長的木棍點燃。”李雨涵怕描述不清,還動手比劃了,白初其實也看到了,但此時還是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聽李雨涵接著說。
“還有那個人一拳就把這麼厚的石板打碎了,他的手疼不疼啊?躺著的那個人疼不疼啊?我今天還看見了一個糖炒栗子的鋪子,那個鋪主人就直接把手伸進鍋裏炒栗子誒,我光是看著就替他難受……”李雨涵說起話來就沒完沒了,恨不得把今天看到所有事情都跟白初分享。
白初也不嫌她煩,就一直聽她絮絮叨叨,似乎把聽李雨涵講話當做一件讓人開心的事一樣,聽到李雨涵說到開心的地方,白初也會跟著她一起笑。和李雨涵誇張笑得直跳腳不同,白初隻是輕輕抿著嘴揚起了一點嘴角,笑得幹淨清淺。
很快就到了承叔的家,承叔住的屋子並不大,不像李雨涵想象中那種大店鋪掌事住的奢華寬敞,和普通居民住的沒什麼差別。承叔沒有請什麼仆人,隻有一個他妻子從娘家帶來的婆子,專門照顧小孩子的。
李雨涵看見承叔的屋子還亮著燈,白初早早就打了招呼,承叔這是一直沒睡,等著白初帶李雨涵回來住呢。
聽到白初故意放低聲音的叩門聲,承叔匆匆趕出來開門:“你小子,就不知道早點回?我和你嬸子都沒睡。就是為了等你!”
白初帶著歉意笑了笑,不住道歉:“抱歉抱歉,難得來鎮上逛逛廟會,可不得多看看。我還買了佳軒的禮物,你帶給他看,喜不喜歡?”
承叔早年將重心放在靈寶堂上,就沒想過成親的事,直到遇到了現在的媳婦沈怡,懂得了一見傾心的滋味,端木佳軒是承叔的中年得子,才三歲不到。承叔對他很是寵愛,聽到白初說給端木佳軒帶了禮物,先前準備好的抱怨的話都一下子全咽了下去:“禮物在哪呢?我看看。”
白初從袖間拿出一個做工精致的小木刀,還配了刀鞘,上麵的花紋都是精雕細琢的。他在珍寶閣裏挑了好久才選中這一件,李雨涵當時還疑惑,白初也不解釋,現在到了承叔家裏,李雨涵才知道這小禮物是給他兒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