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承把這些事輕描淡寫地說了出來,按照道理,端木承作為世家的人本來不該如此將宮裏和族裏的事情說出來的。
但是端木承可不是一般人,他向來不喜歡受這些條條框框的束縛,更何況他本來就不喜歡端木家的人,說出來也就說了。端木承相信李雨涵不是一個嘴碎,會把這些事到處亂說的人。
李雨涵聽到端木承的話,卻有點心神不寧。
按照端木承的說法,宮裏在半年前就已經有了望生蓮的藥丸,也就意味著身為公主的司徒雨涵是本來有活命的機會的。
端木承沒有給李雨涵機會去深思太多,他用腳尖點了點放在地上的爐子,炫耀一般的語氣說道:“這爐子……我沒本事把端木家的爐子搞過來,但是學習借鑒經驗我還是會的,這個就是按照端木家的爐子一比一複刻的,之前一直沒機會用,正巧碰到了你,給了我一個實驗的機會。”
端木承說著就把從暗黑的密室裏移到了外麵明亮的空地上,爐子有些重量,看樣子是陶瓷做的,能耐高溫,保溫性也好。
隻不過爐子的四足並非是光滑的,而是粗糙的,端木承移動爐子的時候,在地上拖出了四道痕跡,還帶著尖銳刺耳的摩擦聲,李雨涵聽到這個聲音就覺得難受,皺著眉頭跟在端木承身後。
等端木承把爐子放到了前廳和後院的連接處,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李雨涵才第一次完完整整地看清爐子的全貌。端木承還指著爐子給李雨涵認真解釋道:“你看這個地方,是用來燒火的。一般的木柴不夠,所以我打算用你上次送來的藜棘燒。”
李雨涵注意到端木承指的地方還有上次焚燒東西所留下的灰燼,端木承應該是之前用什麼東西代替望生蓮先試了一遍。
端木承說要用藜棘,李雨涵有點不敢相信,藜棘雖較為常見,但是價格還是不算低廉的,如果用藜棘取代木柴,那得平白增加多少成本?李雨涵疑惑道:“為什麼要用藜棘,普通的木柴為什麼不可以?”
端木承笑道:“普通的木柴也可以,隻不過燃燒的溫度沒有藜棘的高,所用的時間也會增加。”
李雨涵又問道:“藜棘不是很貴的東西嗎?”
“你上次送來的藜棘有一大半是不合格的,無法入藥,所以也沒別的用處,隻能當做柴火燒一燒。”
聽到端木承這麼說,李雨涵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當初她送藜棘來的時候,張丁本來是說要把不合格的退還給她的,但是後來端木承看在白初的麵子上,李雨涵送過去了多少,他們就以均價收了多少。
也正是如此,李雨涵才能有一筆收入好維持家裏的日常開銷,不然他們又要過去山上采野菜當飯吃的日子了。李雨涵是真心感激端木承能幫她一把,哪怕是看在白初的麵子上:“承叔,如果那個時候不是你幫了我,可能我們一家都要餓死了。收了那種品質的藜棘,也給靈寶堂添了不少麻煩造成了損失吧。”
端木承一邊檢查爐子有沒有什麼磕破碰破的殘缺口,一邊跟李雨涵簡單交談:“靈寶堂能有什麼損失啊?那餘出來的錢,都是白初自己掏腰包給你的。”
李雨涵是怎麼也沒想到,錢是白初出的。白初明裏暗裏幫了她不少,李雨涵覺得虧欠白初的更多了,心裏難受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端木承很快就檢查完了,除了外層有一點釉層脫落,露出裏麵的灰胎之外沒有什麼缺陷了,不過這並不影響使用。端木承拍拍手上的灰,直起身來指揮李雨涵道:“你去把屋裏的望生蓮拿出來,倒進這裏。”端木承用手指了指爐蓋的位置,打開爐蓋裏麵是空的,底部和燒火的凹槽相連,正是用來裝望生蓮的。
“你看這裏。”端木承把爐蓋打開來,隨手放到地上,指了指裏麵的空間給李雨涵看。李雨涵注意到,在主要空間的外部連接了一根弧度稍大又細又長的把手,“這裏麵裝了篩網。”端木承說道,如果不是端木承解釋著,李雨涵根本不會知道裏麵裝了篩網,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看不到。
端木承的手指在爐子的外圍滑動,以這種方式給李雨涵演示了一遍爐子的使用流程:“首先把望生蓮放在這裏,下麵隔板裏裝上水,裝上一小碗的水,等水燒幹了之後意味著望生蓮花瓣中的水也沒了。你再看這裏,望生蓮析出的精華就會通過篩網篩去不需要的雜質,隻保留純正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