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謹之下意識想要拒絕,可是一想到這村裏還有些事情沒有解決,若是回鎮上再回來,一來一回總是有些麻煩。楊謹之便應承下來:“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李海早就在家裏準備好了飯菜,李海還擔心楊謹之是富貴人家裏頭長大的,吃不慣這些,總是一臉擔心地看著楊謹之,生怕楊謹之難以下咽。
楊謹之笑道:“飯菜很好吃,李叔以後有沒有開酒樓的打算。”
聽到楊謹之開玩笑,李海就知道自己的擔心是多慮了,也坐下來和他們一起吃:“你這孩子就是會誇人,我的手藝我哪能不知道?開酒樓這種事情,基本上就跟我沒有關係。我說你一個大少爺,平日裏應該吃的都是精細的東西,我做的飯菜你怎麼能吃得慣?”
楊謹之把自己嘴裏的食物慢慢咀嚼完,然後咽下去之後才回答李海的話:“因為我爹是商人的緣故,常要東奔西跑,有時候會帶上我。但是在外頭哪裏比得上在家裏,很多時候事情多得連飯都吃不上,真餓起來是什麼都吃。”
李雨涵聽楊謹之這麼說還有點震驚,楊家看上去也不是很吝惜這些的人家,畢竟家大業大,在外頭吃點好的也不算什麼過分的事情,但是楊謹之卻說有時候還會吃不上飯,這讓李雨涵覺得楊謹之說的未免有些誇張。
李雨涵不善於隱藏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所以楊謹之一眼就看出了李雨涵的不相信。楊謹之本可以不解釋的,但是總不能讓李雨涵繼續誤會他是個喜歡誇大其詞的人,楊謹之還是解釋道:“我家雖家產豐厚,但是節衣縮食一類的習慣是從祖輩開始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我爹從小就被家裏人教著不可以隨意花銷,做生意有舍有得可以放開手腳,但是日常生活吃穿用度一類,都不許過分。”
李海疑惑道:“家裏已經有錢了,吃穿用度一類用些好的也不算過分吧,總不能一代一代又這麼省下去吧?若是老李家有了錢,肯定讓這倆孩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李海的想法也沒錯,尋常人都是這麼想的,楊謹之其實之前也不太理解,為什麼楊家先祖要定下這樣的規矩。後來長大了,跟著楊老爺去的地方多了,見識的人和事也多了之後,楊謹之便慢慢理解了。
楊家的財富是一代又一代積累下來的,如果這一輩揮霍了,就是揮霍了前人的努力,這樣的事情最好還是不要發生。
楊謹之隨口打了個哈哈,他也不想在這件事上多費口舌,楊家的家規也不是輕易能夠更改的。
楊謹之吃完飯之後,又想要去看看村裏其他人的土地。但是他沒有跟李雨涵說這樣做的用意是什麼,隻是讓李雨涵帶著他去。
這又算不得什麼難事,隻是要辛苦些多走些路罷了,李雨涵沒什麼感覺。既然楊謹之想去,帶著他去又沒有什麼關係。
飯菜是李海做的,洗碗的事情總不能再讓他做了,這件事情就留給了白初。白初本來是希望他們能等著他一起去的,但是李雨涵不願意,怕耽擱時間太久,會影響到楊謹之回家。
李雨涵就不願等著白初一起了,白初還有點不太高興,沉著個臉。楊謹之很少看見白初會露出如此明顯不高興的情緒,白初平日裏都是內斂的,不會輕易表露的。
看到白初這樣,楊謹之還有點意外,不免覺得有些好笑:“白初少爺,你就放心吧,隻是去地裏走一圈,不會把你媳婦弄丟的。”
聽到楊謹之提到了“媳婦”兩個字,李雨涵麵色一紅,白初也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好歹也沒再沉著臉了。白初轉過身去,背對著李雨涵和楊謹之。他們沒打算帶著白初,他就幹脆眼不見為淨。
楊謹之要去看看別人的地其實是有自己的用意的,他想大概了解一下別人地裏的情況,這樣就能推斷出村裏大部分人對土地的利用和保護有沒有達到楊謹之預想的程度。
楊謹之看到的,遠比他想象中的要好上不少。村裏人對土地是十分重視的,畢竟是村裏祖祖輩輩用來養家糊口的依賴。
村裏大多數人都選擇種糧食作物,不僅可以填飽肚子,餘出來的還能用來交換其他的東西。種糧食雖然辛苦,但是村裏上百年都是這麼做的,早就有了自己種植糧食的經驗。
所以村裏人在聽說李雨涵打算種藥材的時候,是十分不看好的。畢竟李雨涵家裏的情況他們都知道,一個個的都不算有本事,而且李海家裏往上無論數多少輩,都沒有一個與種藥材有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