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這確實不是我的初衷,既然決心出來闖,就要幹出點名堂來!可住處未定,一時哪裏有合適的單位可以去呀?”
“別灰心,我給你介紹一個去處,你可以去試試看。”
這是一家教育機構,更接近北京市中心。
老總姓易,叫易玉;三四十歲,方方的臉龐,五短身材,很粗壯。
牛哥與這位易總甫一接觸,隻覺得他不苟言笑也不善言辭,很憨厚的樣子。
易總既不要求看牛哥的個人資料,也不讓牛哥做求職登記。隻是甕聲甕氣地介紹了該機構的業務情況。語言似有些羅嗦,條理也不很清晰。
牛哥根據這位易總所喋喋不休介紹的內容歸納理解,雖然這個企業已運作了數年,但由於處於金融危機時期,或曰未雨綢繆,或曰韜光養晦,還一直處於打基礎階段。尤其是易總覺得目前時機已經成熟,顯示出要把事業幹大的滿腔雄心和信心。從長遠看,這個機構的巧妙之處就在於把傳統營銷與公益事業結合起來,有著很好的項目和營銷渠道。
牛哥想,北京雖大,但要找到一個幹事業的理想平台,也非易事。自己渴求一個知人善任的上司,易總或許不是最佳人選,他不善言辭,做事也不很嚴謹;但他畢竟很憨厚,又很有創意,之所以較為內向恰恰是常年從事教學研究的緣故。日後自己從一旁盡力輔佐、規勸,相信能有好的前景。
“不知你對我們……我們這個事業怎麼看?”易總問。
“對於創業,我不陌生。而且我喜歡挑戰,因為企業目前的挑戰和機遇並存,這樣也更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於是,牛哥簡單介紹了個人情況,並談出了如何運用現代管理手段辦好企業的一些思路。
“好!重要的是我們……隻要認可我們的事業,願意一起做事就好。”易總似很好說話,“我很歡迎你的到來,你覺得給你安排什麼位置好呢?”
“我不計較什麼名分,隻想做事,我能做的,您盡管交給我做好了。”
“名分嘛,該要還是要的,這樣吧,你就做我們……做總裁辦主任吧。”易總說著站了起來,“我馬上給你安排辦公的地方,這樣吧,你就先……和我們的教學總監在一起辦公好了。”
牛哥聞此言,不由感慨道:“易總這麼信任自己,這也算是知遇之恩吧?”暗下決心要在這裏賣一把力氣。
易總把牛哥領到一個辦公室,屋內靠窗位置有兩張辦公桌,目前隻有教學總監——一位女性在辦公。
“芊芊,這位是新來的牛主任。”僅此一句,易總把牛哥引薦給教學總監。這位老總盡管平素說話比較羅嗦,可有時該說得再清楚一些的話卻似乎很少;幹什麼的主任?彼此間如何配合?沒講。
“芊芊?”牛哥隻覺得這個教學總監好生麵熟,定睛一看,分明就是芊芊;隻是那張白皙的麵龐,少了些陽光,多了些陰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