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情有好轉了(2 / 2)

“聽大夫的口氣,三郎他,他還有醒來的希望?”楊老頭退去了剛才教訓兩個兒子的戾氣,反而是滿臉的期待與小心翼翼。

張大夫摸了摸自己長長的白胡須,沉吟了一下,想要安慰老兩口,但又出於大夫的職責隻能嚴肅了臉。

“三小子是傷到了後腦勺,還出了那樣多的血,如今雖然脈象比前頭穩定了些,也有了動靜,是要好的征兆,但也不代表一定就能醒的過來,或者說醒過來後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老夫還是那句話,盡人事聽天命,好生的照顧著,也做好最壞的打算。”

楊張氏咽了口唾沫,至少這個張大夫向來說話都是這樣,隻要他沒有一口斷定孩子救不活,那就一定有希望。

楊大郎和楊二郎一人手中拿著一張分家文書站在門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楊大郎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剛剛分了家老三就醒過來了,若等他好了考上了功名,怕是也撈不著好處了。

至於楊二郎,心思就要更深沉一些。他在心裏懷疑,受傷是真的,但絕不可能像先前說的那麼嚴重。

難道是爹娘早就看不慣他和媳婦好吃懶做,和新進門的老三媳婦一起盤算著把家分了,還要將黑鍋推到他們身上,讓大家指責他們忤逆不孝?!

然後等老三醒了,他們就能吃香的喝辣的,把他和老大兩家子累贅幹幹淨淨的甩出去?!

“還真是心機深沉的狐狸精,一來就攪家,不要臉!”老二媳婦,也黑著臉在旁邊淬了一句,完全忘記了到底是誰攪家。

所以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楊老二雖然沒有將這些懷疑說出口,但和他同床共枕近十年的婆娘還是和他一般心思。

接下來的幾日,顧知夏就被安排照顧楊三郎。楊張氏這個婆婆也不給他臉色看,更不讓她多幹活,隻是態度有些不鹹不淡的,算不上熱絡。

顧知夏也是個知足的人,除了在房裏照顧楊三郎,幫著洗個鍋碗。至多就是將雞鴨給趕回窩裏,再將雞蛋鴨蛋的收拾起來交給楊張氏,日子過得很清閑。

她生在農村,父母早早的車禍去世了,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後來讀書出去了,又選擇了做生意,從擺地攤賣發夾指甲油,到賣電腦,賣小吃,開飯館,直到後來的國企級別的聯營店。

一路走來,她越來越有錢,卻越來越空虛,尤其是在奶奶仙逝了之後,她便多年沒有回過那個養育她長大的家鄉。

看看遠處的高山綠樹,不遠處的小河,以及河裏麵嘰嘰嘎嘎的鴨子,還有廚房裏傳來陣陣的香味,顧知夏覺得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日子了。

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閑,關鍵還有個長得好看的便宜相公。

若日子能一直這樣過下去,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