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阮清謝過劉徹,雖然劉叔現在掌握所有研究員的資源,但這些對張阮清而言已經沒有太大作用。
他已經脫離理論研究的階段,進入最關鍵的實操,除了動手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設備條件。
等張阮清走到樓上的時候,沈月夕已經在實驗室門口等著他了。
“進來吧。”她冷冷的扔下一句話,頭也不回的走進實驗室裏麵。
張阮清苦笑了一下,司徒薇一定是跟沈月夕溝通過,不然沈月夕恐怕連見他的心情都沒有。
沒有辦法,有求於人就是那麼難受,張阮清暗暗發誓,等到以後揚名立萬了,一定要開一家醫院,再開一個實驗室,不用整天跟別人勾心鬥角。
走進沈月夕的實驗室,張阮清就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從未見過這麼多先進的設備。
PET-CT,高能量雙光子加速器,全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每一台設備的價值都在千萬以上,其中幾台甚至高達數千萬。
除非是家裏開礦的,否則誰有實力打造出如此奢華的私人實驗室。
不過張阮清卻納悶了,他問道:“你不是中醫世家麼,為什麼有這麼多西醫的先進設備?”
沈月夕臉頓時紅到脖子根,這些設備並不是她需要的,甚至從進醫療小組到現在都還沒有用過。
雖然她堅持中醫至上,家人還是給她配發了西醫的設備,提醒她如果找不到頭緒,可以嚐試中西結合。
“要用就用,哪來那麼多話?”
之前跟張阮清爭論中西醫哪個更好的時候落過下風,沈月夕不願在這問題上再紮根頭。
張阮清心中偷笑,他打開帶來的東西,是一袋袋獨立包裝的中藥藥材。
沈月夕粗略掃了一眼,不屑的切了一聲,這些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藥材,盡管種類有點多,但根據沈月夕對中藥的理解,這些藥材都不具備抗癌的作用。
她在旁邊挑了個位置坐下來,打算冷眼旁觀。
隻見張阮清很仔細的將藥材切碎,然後將藥材放在電子秤上麵,精確的稱重。
沈月夕嗤笑一聲:“喂,哪有這樣做中藥的,差一兩克會死啊,你別糟蹋我的設備。”
張阮清充耳不聞,國人不像是洋人,無論是熬製中藥還是做飯,度量都是適量或者一勺兩勺,很少會用重量單位作為標準。
這套標準對普通的中藥而言或許適用,畢竟治療小感冒的,療效好點或者差一點差別不大。
一邊將調配好的藥物扔進爐子裏麵,調好火,張阮清一邊說道:“你知道皇帝煉丹嗎,煉丹的火候,配比都十分精確。”
“煉丹就是個笑話,古往今來哪個煉丹的成功了,是秦始皇呢,還是陶弘景呢?”沈月夕嘲笑道。
張阮清點頭道:“你說的沒錯,想通過煉丹來追求長生不老當然沒有可能,但煉丹後來促進了化學的發展,也造就了幾種熬製中藥的方法。”
“不管你怎麼說,用這種辦法調製中藥就是不對的。”沈月夕說道,她堅信自己學過的知識,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法去熬製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