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重武器裝備方麵,袁守誌這邊可是占有絕對的優勢。
袁守誌從國內搞來了十門國產59-1式130毫米牽引加農炮,這種大口徑的怪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直是華夏炮兵的主力當家火炮,裝備到各級一線部隊。
59-1式130毫米加農炮配用爆燃彈,遠程殺爆彈,底排增程彈,反坦克子母彈等彈藥,射程可達到30多公裏。
另外伊萬搞來了一輛卡秋莎火箭炮,裝載在卡車底盤上。這種上世紀40年代在二戰時期研製出來的武器,現在還在不少國家服役。
這個東西最大射程能達到8000多米,雖然射擊的精度並不高,但是能在短時間內把大量的彈藥傾瀉到對方的陣地上,而且形成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打擊。
這個卡秋莎火箭炮在伊萬位於非洲的武器倉庫裏已經吃灰了好幾年。
這是因為火箭炮這東西本身並不貴,可是彈藥貴啊。這一枚火箭彈價格就得80多萬,一次齊射16發1000多萬就沒有了,這種燒錢的東西非洲國家哪能用的起。
不過現在有張阮清買單,伊萬毫不猶豫的把這東西給拉了出來。
由於瓦羅山穀地勢險要,空中的突擊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
伊萬安排了兩架米24武裝直升機,這種直升機裝甲厚實,能攜帶大量的彈藥,機艙裏還能裝載8到12名作戰人員。另外還有6架其它型號的運輸直升機,負責在取得製空權之後往瓦羅山穀裏空投作戰小分隊。
而袁守誌也從華夏國內那邊緊急地調用了兩架察打一體的無人機,有了這個裝備就可以隨時監控戰場上發生的事情並給炮兵提供射擊諸元。
在步兵裝備方麵,袁守誌也安排了四輛VT4T坦克和十幾輛步兵戰車。
可以這麼說,雖然在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優勢,可是在武器裝備方麵袁守誌等人處於絕對的優勢。
另外在兵員的素質方麵,更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這些華夏的傭兵團還是伊萬找來的那些俄國的傭兵團,裏麵隨處拎出來哪個人都是身經百戰。
在分析完雙方的兵力對比之後,袁守誌提出了他的想法。這一次的戰術並不複雜,大炮洗地,裝甲部隊開路,然後空投突擊隊。
在上世紀九十海灣戰爭之前,無論是華夏還是俄國的部隊采取的主要就是這種作戰方式,所以雙方的作戰人員對此非常熟悉,甚至不需要磨合和進行單獨的演練。
而袁守誌的這個方案也得到了在場眾人的一致認可。
方案敲定之後,整個卡瓦哈爾小鎮全速運轉了起來,他們在進行最後的戰備,戰鬥的時間被定為36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後天的淩晨4:00鍾。
而這個時候,卓晶也沒閑著,盡管非常不願意,可她也不得不坐上專機,直飛日內瓦,來到了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