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陽指著屏幕,一臉的自豪:
“在確定了使用氣槍的氣瓶作為彈丸驅動動力之後,我們經過多次的實驗,終於解決了連發的問題。
我們使用的氣瓶,是經過特殊的加工設計,體積跟一根粉筆差不多。
我們把發射的彈丸和氣瓶預裝在一起。而為了實現連發,我們采用了一種類似於左輪手槍一樣的設計 。
預裝了發射彈丸的五個氣瓶在假肢內就像左輪手槍一樣平行配置,並有一個像左輪手槍一樣的機構。
每射擊一次之後,這個機構就會迅速旋轉,把下一個氣瓶和彈丸放在跟發射孔呈一條直線的位置。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可以實現彈丸的連發,發射速度跟普通的左輪手槍沒有什麼區別……”
張阮清沉思了一下問道:
“那你們采用這樣的設計,裏麵占據了假肢很大的空間,會不會影響假肢其他功能的使用?
我們的產品,最終的形態應該是一個具備多種功能的假肢,而不應該隻是一個長著假肢形狀的武器。”
耿陽解釋道:
“這個請你放心,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是嚴格按照設計的規範來的,雖然加入了武器功能,但是假肢的基本功能並沒有受到什麼限製。
加裝武器係統之後,雖然像類似穿針引線或者是玩手機遊戲之類的精細操作沒法做出來,不過日常的使用,比如寫字、敲擊鍵盤等功能不受任何的影響。
另外我們也充分的考慮了彈藥發射完畢之後的情況。我們的這個假肢,外殼采用的是兩毫米厚的鈦合金,外部還鑲嵌有細密金屬骨架,而內部所有零部件之間的縫隙都用矽膠和氣凝膠進行充填。
這樣即使假肢被人用鋼管之類的東西打中也不會影響作戰的效能……”
張阮清看著大屏幕上的圖,聽著他們的解說,頻頻的點頭。雖然眼前的產品跟他腦海中所浮現的那些高端的武裝假肢設計圖紙相差甚遠,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而且他們所研製出來的武裝假肢,成本要比他腦海中所掌握的那些低得多,另外在設計方麵也別有一番特色。
這個時候,潘高樹走上前來,右手在左手手腕上一扭,就把他左手上佩戴的簡易版智能假肢給取了下來。
接著潘高樹拿起了那個第001號武裝假肢手部組件,安裝到自己左臂上的神經接駁器上。
這假肢的安裝也很簡單,法蘭盤對準,逆時針方向一扭,就能聽見哢嗒一聲,這簡單的就像給單反相機安裝鏡頭一樣。然後假肢根部有一個鎖緊機構,把這個鎖緊機構給按下,假肢就牢牢固定在潘高樹的手臂上。
潘高樹活動活動假肢的手指,握拳又張開,非常靈活,跟正常人的手看不出有什麼區別。
彭樂樂說道:
“好了,咱們可以開始進行射擊測試了。”
這個時候,耿陽推來了一個高約1米5左右,下麵有4個輪子的鋁合金架子。在架子之上,擺放著一個大的紙殼箱。在紙殼箱上麵貼著一張射箭用的靶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