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拜帖與說和(1 / 2)

張阮清非常好奇,眼前的名帖,有a3紙大小,紙上麵有一些古怪的花紋,不知道是什麼含義。

打開拜帖之後,張阮清看到拜帖裏麵寫著具體的內容。這樣一份拜帖來自鷹爪門,是鷹爪門的掌門人欒萬山親自書寫的。

大體的意思就是張阮清傷了他們鷹爪門的人,這件事情沒完。他下了這個帖子邀請張阮清三天之後 ,去京都市南郊的小王莊,他們鷹爪門要跟張阮清當麵鑼對麵鼓白扯白扯這件事。順便他們還會請人從中幫忙說合。

張阮清第一次見這東西,覺得有些新鮮,可問題是他不是江湖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於是張阮清就把陸軒給叫了來,詢問這個事情該怎麼處理。陸軒非常耐心的向張阮清解釋了這個說和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江湖中武林人士往往都桀驁不馴,一言不合就動手的事情經常發生。

可一方要是挨打了吃虧了 ,往往就得想辦法報仇,否則這麵子上就過不去。

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今天你殺他全家,明天他把你滅門。

這樣的事情經常掀起血雨腥風弄得江湖中人人自威。

後來江湖人自發組織起來定個規矩,以後如果再發生這種相互扯皮,並有可能造成衝突擴大的事情,可以由雙方找一個在武林中德高望重雙方都認可的人作為中間人對雙方進行說和。

兩方麵都把自己的理由擺在台麵上,讓這個中間人做評判。理虧的那一方自然就得讓步。

當然,如果誰都說服不了誰,那就隻能武力解決 。在中間人的見證之下,雙方真刀真槍的幹一場。不管輸贏還是死傷 ,這一場打過了,事情就揭過去了 ,雙方任何一方就不得再追究對方的責任。

而且這戰鬥,雙方都可以請人來助拳。最終還是要看誰的拳頭更大。

張阮清一聽頓時失去了興趣,他又不是江湖人,跟著湊這熱鬧幹啥。可陸軒又告訴張阮清,如果一方下了拜帖,而另一方不敢去的話,那麼不去的這一方就是理虧,全江湖的人都會瞧不起他甚至找這個人的麻煩。

而且拒絕的話從另一個方麵也是絕了中間說合人的麵子。這相當於一下子得罪兩個人。

張阮清這時候想起那個拜帖上麵也寫著說和人的名字,京門王惠林。於是張阮清又問起這個王慧琳的底細。

京都市距離北河省很近,所以江湖上這些事情陸軒並不陌生。京都市周邊這些武林門派他也很清楚。陸軒給張阮清介紹,這個荊門是怎麼回事。

其實在古代,任何政權都不會允許在自己京都附近有大的武林門派。

俠以武犯禁,這些江湖人武力值爆表,又桀驁不馴不服管教,因此原先也沒有荊門這個門派。

後來200多年前,在京都市的下九流,例如打把式賣藝的,武館的武師,鏢局的鏢師們為了提高他們在江湖上的地位不再被別人所欺負,他們抱團湊到了一起。而這些人也有個名堂,叫京都八門,簡稱京八門。

不過後來他們覺得京巴門這個名字不好聽,跟京都市的一種特產的寵物狗重名兒了,所以他們才改名為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