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安縣位於北河省西北部,這裏是丘陵地帶,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非常貧瘠。再往西北一點就是沙漠了。
醫院方麵這一次非常重視,派出了300多人的醫療團隊,這其中有各個科室的主治醫師,每名醫師還配了幾名來自醫學院的實習學生作為助手,另外還有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
另外一起來的還有兩輛廂式貨車裝了大量的藥材以及醫療器械。
對於這次義診活動張阮清非常重視,他當年在三一三醫院實習的時候,也曾經參加過這種義診活動。外出義診的時候非常累,但卻同樣非常鍛煉人。
因此在這次義診活動之前,醫院的高層就召開了會議專門探討此事。
張阮清還提議,由他們醫院建立幾個常年在不發達地區進行義診的醫療小組,讓有經驗的醫生帶隊,帶著這些實習的學生四處進行義診,把這個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這樣能使他們更快的積累臨床經驗,更好的提升醫療技能 。
另外為了這次義診活動,新生殘疾人康複基金方麵也派來了一些工作人員,並攜帶了500套新生牌假肢。
他們還提前聯係了凱安縣的民政部門,準備給這裏的孤兒院以及福利院中的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
由於這一次他們來的醫生數量不小,所以一部分醫生被安排到了縣文化中心,這裏有大的場地可以給醫生們接診。還有一些醫生要進行手術或者是借助醫療器械,這部分人被安排到了縣醫院。
這樣一個義診活動得到了當地民眾的歡迎,第一天時間就有上千名群眾前來進行就診。
張阮清作為這一次義診活動的醫療總顧問。如果遇到有複雜棘手的病情,就會把患者安排到張阮清這裏進行診斷和治療。
一直折騰到下午4:00多,這第一天的診療活動才結束。醫生們晚上就被安排到了海安縣的縣招待所。他們將在這裏呆上一個星期,給這裏的患者們服務。
而這個時候,張阮清一個人走出了住處,在街上閑逛。
在這種地方,一切都在城市裏大不相同。張阮清溜溜噠噠,還跑進當地的農貿市場逛了一圈。
他發現在這裏竟然有賣白蠟杆子的。原來這裏唯一的經濟作物就是白蠟樹。
以前在古代,這可是戰略物資。不過現在,沒有人使用長槍長棍這種冷兵器了,不過當地還有少數種植白蠟樹的,稍微加工一下拿出來賣,主要是用作農具。
張阮清花了100塊錢,買了一根1.8米長的白蠟杆子長棍,然後他拄著杆子,晃晃悠悠就出了縣城。
在華夏很多的地區,縣城其實就是一趟街,張阮清很快就離開了街道,朝著縣城外的田野走去。
這個時候秋收已經結束,縣城周邊的地裏也沒有什麼人,張阮清走在落日的餘暉之下,這給他帶來一種非常不一樣的感覺,張阮清感到自己的心境似乎有所變化,看樣子隱隱又有要突破的跡象。
就在這個時候,在張阮清身後數百米的地方,有七道身影迅速的朝張阮清這邊飛奔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