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阮清先是介紹了這套銀針的來曆,接著,他又把銀針的特性介紹給眾人:
“這套針具對於施針者體內真氣的傳導有益增作用,使用這種針具給患者進行針灸治療,效果遠遠好於普通的針具。
而且這些針具,規格型號各種不同,能夠被用於治療患者身上各種各樣不同的病症……
我們把這套針具拿去實驗室進行測繪,發現這套針具,其實是鈦合金製成。不同配方的針具,具體使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張阮清剛把這些針具的特點介紹完畢,會議室裏麵已經熱烈的討論了起來。
說起來有些悲哀,華夏中醫已經失傳了很多,而華夏中醫之中的針灸技術失傳的更多。
即使現在傳承下來的針灸技術,也是東一塊西一塊不成體係。而有了這一套針具,他們就有了研究的方向,能夠反推出中醫針灸技術發展的一些脈絡。
張阮清一擺手:
“大家先不要著急討論,因為後麵還有更好的東西……
盛放這套針具的楠木藥箱,是天機門製作的 慕容天極道長,在這個楠木製成的藥箱裏麵發現了一個機關,打開機關之後,裏麵有一本古代的醫書,這本一書名叫《九轉回天針》。
這本醫書,就是那位聖手針王王進修所寫的,書中記述了他從醫的心得,以及使用這些形形色色的針具的方法……”
現場再次陷入了熱烈的討論,每個人的眼神之中都流露出激動與渴望的目光。
“這次召集大家過來,就是想集思廣益,跟大家一起共同研究這套針具的使用方法。
上麵寫的一些治療方法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這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一起來研究,爭取把這裏麵的精華,應用於臨床治療過程中,並傳播發揚光大,這也是我們華夏中醫文明研究所的宗旨……”
張阮清一擺手,有工作人員抱著一大摞厚厚的書籍進了會議室。這正是印刷廠翻拍翻印出來的《九轉回天針》。
大家夥拿到了這本書之後,立刻翻看了起來。整個會議室裏鴉雀無聲,隻剩下翻書的聲音。
在場的這些人都是對於針灸非常有造詣的,他們隻看了一點點內容,就立刻意識到這本書不得了,對於針灸技術的傳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這時候,李萍教授說道:
“張醫生,這本書非常棒,裏麵的內容也非常有指導意義,不過現在有個問題啊,像你所說的,這些都是特殊的針具,如果我們用普通的針來驗證這上麵的針灸方法,效果會不會打折扣啊。”
張阮清哈哈大笑,接著他又一招手,幾名工作人員搬了10多個15寸電腦包大小的手提箱過來,接著他們給每一個參會者都發了一個箱子。
在座的眾人很激動,他們已經猜測到了,這箱子裏麵裝的到底是什麼東西。於是他們迅速的打開了箱子,箱子裏麵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上百根根針具。
不過跟他們在大屏幕上看到的那些針具有所不同的是,這些針具前端都被透明塑料的護套所保護著,而針具的末端分別用金色白色和藍色做出了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