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中醫人才培養(1 / 2)

齊無疆老爺子覺得非常不好意思,這套針具太珍貴了,自己父子倆剛來,還沒做出一毛錢的貢獻,人家張阮清二話沒說就送了三套針具。最關鍵的是齊峰還不算是華夏中醫文明研究所的人。

這個事情張阮清辦的太敞亮,讓人無話可說。價值三十多萬的針具說送就送,光這份魄力就沒說的。

接下來段國瑞跟齊老爺子就一些針灸方麵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張阮清在一旁聽著,感覺收獲頗豐。

在交談的過程中,他們又提到了中醫人才培養問題。對於小柳旭,齊無疆老爺子可是讚不絕口,他不住的問張阮清,這樣一個孩子是怎麼教育出來的。

於是張阮清就把結識小柳旭的經過,原原本本的講給了齊無疆老爺子聽。

這些人聽了之後都唏噓不已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話不假,因為這些孩子懂事,能吃苦。而他們所缺少的就是一個能夠學習的機會。

不過他們也感歎,像小柳旭這樣的孩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張阮清說道:

“其實我也研究了現在中醫在發展傳承方麵很不如意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在古代,中醫的傳承主要是以師徒的形式。

那些中醫,每一個都會帶好多徒弟。就算那些徒弟不多的醫生,選擇的徒弟也無一不是百裏挑一的好苗子。

那些徒弟們為了掙一口飯吃,也得拚命的學習。

可現在咱們終中醫傳承的土壤,已經完全改變了,這種師徒相傳的方式基本上沒有保留下來。

現在很多的中醫世家,隻剩下家族傳承這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於,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裏的孩子對中醫感不感興趣,能不能吃苦,而且是不是學中醫這塊料,這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萬一繼承人的水平不行,或者壓根對於中醫沒興趣,那麼這一支的中醫就沒落了,他們的醫術也會慢慢失傳……”

說到這裏,張阮清抬頭看了一眼齊峰,這才感覺到有些不妥。於是張阮清尷尬的摸了摸頭:

“我不是說你啊。”

結果這話一出口,場麵就更加尷尬了。

齊無疆老爺子這時候把眼睛一瞪:

“小張說的有錯嗎,一點都沒錯!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已經開始獨立給患者進行治療了,桂平這麼大的時候也開始獨當一麵了。

再看看你,齊峰,差的太遠了,真的是一輩不如一輩啊。”

張阮清縮了一下脖子,他又化身為別人家的孩子了。張阮清接著說道:

“我很慶幸,能遇到幾位非常無私的老師。他們把一身的本事傳給了我,所以,我必須更加努力,用這些醫學知識來治療更多的患者,同時也要把這些中醫知識傳承下去。

如果以後我有了孩子,我會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確實對中醫感興趣,願意走上這條道路,我才會教他們。而且我也要看他們是不是這樣一塊料。

如果我的孩子不行,那我可以有徒弟來傳承我的醫術。另外我可以收很多的學生,隻要心性好肯吃苦,早晚會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他們也會收徒弟,把中醫給傳承下去。隻要這樣,中醫才能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