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症,以高溫和意識障礙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頭痛、眩暈和乏力。早期受影響的器官依次為腦、肝、腎和心髒。一旦患上熱射病,死亡率非常非常高。
在從前,臨床上患有熱射病的患者絕大多數都是一些長期在高溫高濕以及不透氣的環境下工作的重體力勞動者。當然,在高溫下運動的人患病也不在少數。
但是,有一個群體卻是患上熱射病的大戶,這個群體就是孕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坐月子的期間患上熱射病。
坐月子是指孕婦產後用一個月或42天(剖腹產)的時間進行休養。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稱之為“月內”,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為產後必須的儀式性行為。
從社會學和醫學的角度來看,“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渡過人生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關鍵時期。
之所以是儀式性的行為,是因為從古代流傳下來近千年的坐月子曆史中,形成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規矩。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不遵守這些規矩,都會使孕婦落下月子病,帶來一生的遺憾。
古代人由於生孩子的年齡比較早,大多數是十六歲就開始生孩子,在唐朝之前甚至十三四歲就生孩子,這個年紀女性的身體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再加上古代的人大多數營養不良,產後的恢複就顯得非常關鍵,於是就催生了坐月子這個事情的產生。
然而在各種坐月子的規矩當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不能見風。
古人認為女人生孩子之後身體抵抗力下降,一旦受風就容易感冒,而在古代感冒可是能要人命的疾病。
況且在古代沒有玻璃,房屋保溫性能也差,除了夏季之外,其他幾個季節屋裏屋外的溫度差不多,為了防止孕婦著涼就得把門窗緊閉,用衣服和被褥把孕婦裹得嚴嚴實實。
結果這一套陋習就被傳承了下來,直到今天。尤其在很多家庭女性的地位越來越高,很多當婆婆的甚至強迫兒媳婦裹得嚴嚴實實來坐月子。
像今天張阮清見到的這個患者就是這樣,老太太在家裏非常霸道說一不二。兒媳婦坐月子,她倒是很上心,拉著全家人不準開門開窗 ,還給兒媳婦穿上保暖內衣。
家裏其他人熱的受不了可以到外麵乘涼,可兒媳婦隻能待在家裏,為了怕兒媳婦偷偷開空調,這老太太把電扇拿走了,把空調的線都給剪斷了。
而今天,京都市的溫度高達38攝氏度,想想看這樣的天氣,被關在屋子裏門窗緊閉,身上還穿著保暖內衣,這是人能受得了的日子嗎。
於是這患者在家裏就被發現汗流不止,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體溫高的嚇人,整個人也陷入昏厥。於是這才被家人送到了醫院。
原本這並不是新生運動醫學康複中心治療的範疇,不過患者疾病亂投醫,聽說這裏是最近的醫院,就把患者送到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