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後一天,村長家裏,你們幾個隊長說一下知情點的事情怎麼辦,現在房子快要塌了,也確實不能在住人了。
我看不行就把他們分到幾個孤寡老人家裏,他們家裏雖然破點,但可以住人嘛,知情們分到五保戶家裏順便也可以照顧孤寡老人,不但知情的住房問題解決了,孤寡老人也得到了照顧。二隊長杜文說完就看向了村長。
你說的也是辦法,可是他們才幾戶,知情可是有18個人,咱們村孤寡老人已就6個,一戶分2個,也才12個人,剩下的六個怎麼辦,村長說道。
我看誰家孩子少,分到他們家,四隊長何有勁想到的辦法。說完,自己都不好意思抬頭了。
不想想這個年代誰家有空餘的房子啊,誰家不是五六個孩子,哪裏來的空餘房子給你住。
村長這時看向眾人說道:
孤寡老人那六戶,一家分2個,剩餘的六個知情在村裏宣傳一下,看看誰家可以發揚一下大無畏精神,你們幾個各自回到隊裏開個會問一下,我呢,在去縣裏申請一些補貼,補償給他們。好,你們先回去吧,我在去知情點看看。
知情點,位於桃花村村邊上,也是個好地方,
我國從1966年開始有了知青,1977年是最後一批下放知青。
知情開始是1996年上山下鄉活動,
“上山下鄉”一詞最早見於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這個概念,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鄉開始的標誌。
上山下鄉”的“知青”當中,大部分是到農村“插隊落戶”,但還有一部分雖然也是務農,過的卻是“生產建設兵團”的準軍事化生活,他們的狀況與“插隊知青”有很大不同。“上山下鄉運動”前期,全國各地組建了許多“生產建設兵團”,有一大批“知青”到這些“生產建設兵團”參加“屯墾”。“生產建設兵團”雖有“屯墾”的功能,但卻非正規軍隊,它同時兼具安排城市失業青年就業和備戰的目的。
知情也為國家奉獻了不少,不怕苦,不怕累。
知情門外,付麗娜,付麗娜,你出來一下,劉敏在門外喊到。
敏姐,你來了,走我們去那邊說話,那邊安靜,靠近山裏,沒有人去。
麗娜,給這是給你帶的早飯,劉敏把背簍裏麵的碗筷遞給了付麗娜。
麗娜,前兩天我們說的話,還算不算,你要是覺得不行,我現在就回去,要是行,今天我在給來根說說,昨天給他說,他不同意,我現在就問問你。
敏姐,說實話,開始的時候我是不願意,不過這兩天,我也想通了,女人那,這輩子途個什麼,不就是個安穩的家嗎?我呢,現在家裏也沒有什麼牽掛了,也不想回去了,你說給你家來根做小,我也同意,不過還是我給你說的那樣,以後我們3個人在一起生活了,你有什麼我就有什麼,來根他要公平對待,一碗水端平,隻要來根能做到,我付麗娜就給他做姨太太了,也不是沒有見過,我爸還是3個老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