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煉鋼
【221】煉鋼
楚天和雲娘前腳後腳的到來,歐陽一絲睡意也無。索性起身收拾一下,喊了五郎一起去置辦打鐵器具原料,自己是第一回購置,五郎跟師多年卻是熟悉無比,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一清二楚,至於鐵礦石和生鐵熟鐵倒是買了不少,以備試驗用。歐陽隻是買了幾具大號的紅陶坩堝備用。
待兩人回酒樓,身後拉了足足兩輛大車,動用了五郎近二十兩銀子才將一堆東西置辦好。
待送貨的將車拉到門口卻並未進酒樓,歐陽直接安排將所有東西送入對麵已購置下的店鋪中。他們這邊剛動手搬回來,楚天已是風風火火的從對麵酒樓跑來,帶著兩個徒弟一齊搭手,選了一間靠裏院的通風大廂房將東西擺設好,又從酒樓的建材中現取了泥土磚瓦開始砌爐造小窯,忙得不亦樂乎。
歐陽依照自己看過的資料略加修改了一下爐子的結構,及至天色大黑眾人才收手。楚天被女兒楚湘喚了三次也不幾步之遙的酒樓吃飯,隻好差李金來領了個打雜的將夥食帶到這裏,和自己的三個徒弟兼夜開工。
歐陽不得不佩服這老頭子的鑽勁兒,甫一得理論便要動手實踐,一刻都不願耽誤。他作為主事者當然不好離開,更是想親眼看一看這位大匠出手,索性也留下來陪著三人瘋。
楚天親自上手,三個徒弟加歐陽打下手,由於歐陽是第二次打鐵煉鋼,所以隻能負責拉風箱鼓火這項“光榮而偉大”的工作。及至累了滿身臭汗,第一鍋鋼鐵出爐,楚天淬火後看了一眼便扔在一旁,準備以後回爐再造。不是因為其它,而是按照歐陽的理論,火溫不能夠保持高溫,現在他們還沒燒出焦炭,用的仍是石炭,隻是想試驗一下,不想第一爐就以失敗告終。
五人不再動手,楚天等人意識到若是沒有焦炭,想要煉出歐陽所說的鋼鐵簡直不可能,幾人大眼瞪小眼又想繼續試驗,又想天色大亮,趕緊找個地方煉焦炭去。
歐陽看著四人苦色,知道他們心切,心念電轉間快速思索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提高溫度,讓他們哪怕隻見到一點兒進步也好。皇天不負有心人,歐陽想了一刻終於想到一個折中的法子,就是把現在手中的單向風箱換掉,替換成歐陽記憶中的“雙向活塞式風箱”。
這東西很妙,極其簡單。在一個其作用如汽缸的長方形箱子中,活塞被推進和拉出,將羽毛或折疊的軟紙片楔進活塞的四周,以保證在其通道上既不透氣又潤滑 (它是近代活塞環的始祖)。箱子的兩端各有一個氣閥:當活塞被拉出時,空氣從遠端被吸進來;當它被推進時,空氣則從近側被吸進來。在向裏和向外的兩個衝程中,空氣被吸進汽缸;而在這兩種情況下被壓縮部分(即在活塞的另一側)的空氣被推進到一側室中,並在那裏通過排氣口或噴嘴被噴射出去。它不僅能鼓風,也能噴射液體。(明朝《天工開物》有記載)
想到便做,歐陽也被幾的“職業精神”感染,找來現成的木板和材料,又將原來的風箱卸了,取了上麵的皮,自己指導,五郎動手,劈裏啪啦的製作起來。半個時辰之後,周圍鄰裏的熱鬧聲漸小,幾人終於將這新式風箱製好並連接在鼓風口。再一次開始了痛苦與歡樂並存的“打鐵煉鋼之旅”。
雙向活塞風箱果然不是蓋的,歐陽起初用起來還不順手,待拉了沒幾十下,便知道用力之巧。楚天在旁邊看的已經迫不及待,又催促大夥赤膊上陣。這一次算是有些起色,被夾著的生鐵板到了一定溫度融化的速度極其快,楚天將此時的火焰顏色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繼續操作。
過了小半刻,楚天手上一輕,夾著的生鐵已經快要融化完畢,就連手中的坩堝鉗也有爆裂的跡象。他顧不得多想,將鉗子扔到一邊,用早已備好的泥草混合物將口封上,閃到一側開始盯著融化後的鐵水流出。
歐陽拉的滿頭是汗,即使是大冬天,也熱得受不了。他不敢將門打開,否則風箱鼓進去的空氣是寒流那就會降低其內溫度,直接影響脫碳去雜的過程。
月上中天,燭火搖曳。
五人絲毫不覺疲倦,爐火正旺,他們眼中的神情比起爐火也不讓半分。待鐵水流出,攪動一番,便開始稍稍冷卻,淬火鍛打。叮當之聲不絕於耳。
楚天不愧是前朝官府大匠,雖然年近六十,可掄起大錘絲毫不見力怯。歐陽看了半天才摸到點兒敲門,足發力,腿傳上,腰增力,雙臂發。可以說兩腳和腰部是發力的關鍵,這老頭子掄著近二十斤重的大鐵錘虎虎生風。
一把劍在楚天和三個弟子輪番敲打下漸漸成型,四人鍛打了不止一個時辰,加起來不下兩三千下。歐陽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體力,俗話說“千錘百煉”方成器,這四人近三千下的錘打,想讓其中的雜質脫離不了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