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顧宅之中,顧梓辛站在大廳裏,冷眼看著坐於主位的這個女人。她身穿翠綠繡金芙蓉對襟上衣,下著深綠折裙,頭上梳著貴人髻,發心簪著一個金鑲玉的抱菊發簪,那發簪的花絲根根分明,中間的碧玉圓潤通透,是琳琅坊大師傅親手製作的首飾。
當初顧家繡坊的繡女,如今搖生一變成了顧家二房的主母,吃穿用度各樣都是上品。隻是她那鉛白的臉和烈豔般的唇顯得有些俗氣,絲毫沒有富貴人家的氣度。
這是顧家繡坊當家顧長霖取的續弦關氏,顧子未、顧梓辛兩兄妹的繼母。
上江城裏沒人不知道顧家繡坊。
顧家世代以繡為生,以繡聞名。當年顧家先祖憑一手自創的“玲瓏繡”持掌宮中繡局,年老出宮後回到上江城創下顧家繡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以能買到顧家繡品為榮,若是能請得顧家繡女專程訂製上一幅,更是能拿出去炫耀三天三夜的事!
先人創業難,後人守業更難。富貴日子過得久了,人就難免有所懈怠。
“玲瓏繡”中最絕的“機變圖”沒過兩代就失傳了。機變圖是玲瓏繡裏的一種針法,能使同一幅繡品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去,完全變成兩種圖案,其中機巧讓人咂舌稱奇,專為宮中供品,更被先帝賜名“機變圖”。
機變圖失傳,讓顧家繡坊的聲名大打了折扣,謂之可惜。而至顧長霖那一代,顧家又隻生了三個兒子。世人對男人拿針線難免有所偏見,顧家老爺子於是另辟一路開起了布莊。布莊生意興隆,顧家於刺繡一藝便沒那麼重視了。
三子成年後分家。
老大顧長更一心往仕途上闖,幾考不中,拿錢捐了九品芝麻官,便整日裏擺著官威。分家的時候占了顧家的老宅,那可是先皇帝親賜下的宅子,門口還立了皇帝到遊時留下的手跡,便是京官要訪顧家老宅,都得下馬落轎恭身而進。
而老三顧長友比兩位哥哥都精明,在顧老太爺麵前使了些手段,便將最賺錢的布莊生意據為己有,如今已是富甲一方。
至於老二顧長霖,自詡為清高的文人不沾銅臭,在爭家產時便落了下風,分到手的隻有那日漸衰落的繡坊。掌管繡坊後,他仍舊終日沉迷詩酒,對繡坊的事不甚關心。幸好他娶了個賢惠的媳婦白氏,幫他打理著家裏家外,繡坊逐漸回春,生意也日益興隆。後來白氏為顧長霖生了一子一女,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但天有不測風雲,顧長霖的元配白氏長期積勞成疾,在生下幼女不久後與世長辭。留下一個什麼都不會的風雅文人,身邊還帶著兩個小娃兒,又要打理一竅不通的繡坊生意,顧長霖立時便像隻無頭蒼蠅。
過了不久,在媒人的撮合下,他又續娶了關氏,其後一年又生下一女。
要說這關氏雖然不過是繡坊的繡女出身,但卻是個有城府的。她對外做出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在顧長霖麵前也抬著元配那兩個子女,因此深受顧長霖信任,漸漸顧家二房裏裏外外的權柄都落在了她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