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貴妃(1 / 2)

胤禛聽得清楚,妍華嘴裏一直在嘟囔著:“十三爺,我們……喝個痛快……你別走,再喝……喝兩杯……”

“嬋嬋?”十三走了之後,胤禛請了岫雲寺的大師傅們為十三開示、做佛事,足足滿了七七四十九日才罷。他眼下聽到妍華的囈語後,第一反應便是十三的亡靈回來了,緊張過後,又想到妍華未曾做過什麼壞事,便又稍稍安了心。

他的眸子轉了轉,似在虛空中找尋著什麼:“十三弟,你回來了嗎?為何不見我?嬋嬋心性膽小,你莫要嚇到她,倘若有何未了的心願,且托夢與我說說吧……”

一夜無夢,胤禛第二日醒來時,頗有些失落。許是他多想了,妍華與筱七喝酒,自是會談到十三,她在夢裏念叨幾句也實屬正常。胤禛收起了心裏的擔心,沒再掛記此事。

他前天是因為一個奏折動了怒,有人密奏,說前左都禦史之子徐駿,意圖反清,有大逆不道之言。徐駿乃庶吉土,在翰林院當差,平日裏不過是個酸腐書生。

密奏裏說,徐駿有詩言: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胤禛看過之後當即動了氣,饒是如此,他還是差人去翰林院問了個清楚,自是為了核實一下這兩句詩是否當真出自徐駿之手。結果自然屬實,所以他當日翻出那個密奏,瞪了半晌,越想越怒。

他怕他治理不好大清,愧對玄燁,所以一直都在勤勤懇懇地做著皇帝。就像妍華所說,這世上能有幾個皇帝像他一樣,每日早起晚睡地處理朝事,連出去迅遊一趟的工夫都不給自己留下?可饒是如此,他還是擔心他所作的一切都有負玄燁之托,怕是會讓他皇阿瑪失望。

他從來都不是如此自卑怯懦之人,本來他雖然心有擔憂,大清卻一直都在往好的方向走,國庫也在不斷充盈,他本該歇口氣的。可偏生錢貴毒死老八老九一事,牽扯出了那麼大的動靜!那是他萬萬不曾預料到的。

他一直都知道老八他們對他不服氣得很,就連同一個額娘所生的十四,對他也是全無半分尊敬。他知道,作為兄長他許是失敗了些,可他從來不覺得他愧對這個皇位。但是,自從去年宣示了《大義覺迷錄》之後,那些反清的聲音變由遠及近地陸續傳至他耳中。

他至此才知道,原來整個大清,不服他統治的人遠遠不止老八老九幾個!

以前十三在的時候,還敢好生勸誡他,如今鄂爾泰、張廷玉他們雖然都敢於諫言,卻沒有一個人勸得住他。

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胤禛以為,那明月的明顯然是在指前朝,而清風的清則影射大清。前朝早已不複存在,這徐駿竟然還眷顧它有情。而他好生讓這人做了庶吉士,此人非但不感恩戴德,竟然還說他大清不留任人才!

胤禛越想越氣,最後冷哼了數聲:“你既然如此眷顧前朝,蓄意誹我大清,朕留你又有何用?”

所以,方才他終於抵不住心裏的怒火,將徐駿革了職,還差人去他家中抄家了。這一場抄家之舉鬧得沸沸揚揚,曆時五日之久,結果在徐駿家中又翻出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胤禛當即大氣,這徐駿是在暗諷他大清皇族乃野蠻之人啊。他們是在馬背上打下的天下又如何?竟然敢如此譏諷他們!

每天批閱那麼多糟心的折子已經夠煩夠累的了,所以胤禛聽完這句詩後,當即便下令將那徐駿以大不敬之罪斬立決……

雍正八年十月三十那一日,是胤禛與妍華的誕辰,他送了妍華一個貴妃之位當做賀儀,妍華很是詫異。其實他於十月初冊封裕嬪為裕妃、劉常在為劉貴人時,便已經暗下將熹妃晉為熹貴妃的冊封諭旨一道下給禮部了,隻不過他親自要求先將熹貴妃的冊封瞞下,待到了十月底再公布。

寧嬪的冊封禮是與裕妃的一起操辦的,欽天監請吉時,禮部頒金冊金寶……一套冗長的程序下來,竟是從天未亮開始直至晌午才收尾。

妍華幫著安排冊封之事,衷心替裕妃高興。她知道耿素素之前也不在意這虛頭巴腦的名分,但自打有了弘晝後,她便開始在意了。且不說母憑子貴,但凡她自己能有個像樣的位分,便也能不讓弘晝被人輕視了去。

而弘晝與那烏劄庫氏小打小鬧地過著,如今烏劄庫氏也有了三個多月的身孕了,可謂喜上添喜,所以妍華是打心眼裏高興。

十月二十九那一日,靈犀她們喜不自禁,常常背著妍華眉開眼笑。妍華問她們喜從何來,她們也不肯說,隻說皇上第二日給她備了一分大禮,讓她第二日要早早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