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斷絕因素的出現(1 / 2)

以齒輪效應來看潘金蓮就是第一個齒輪,第二個齒輪就是窗戶,但是要使第一個齒輪轉動的因素是什麼?那必定就是那天天太熱了,從而導致了潘金蓮開了窗戶!

“天太熱了”就是這件事情的必要因素。

為什麼那天天會這麼熱?如果要去揭開這個答案,這就有點令人難以費解了。

如果非要給出一個答案的話,也隻能回到“宿命”這個詞上。

這個“宿命”就是上帝之手,就是天道的支配。

我們每個人,甚至是所有粒子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宿命!

按照我們在生活中的說法就是,不是我們在為難生活,而是生活在時時為難我們。生活是一個盛滿禍福的容器,到處是陷阱,一不小心就會跌入萬丈深淵,就會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就會使自己萬劫不複。

這也從另一個側麵說明了不是我們的原則塑造了生活,而是生活在和我們的原則一樣遊戲。

有時候,我們已經很努力了,但還是事與願違,還是難以突破現狀,這就是宿命。

但是,相對於蝴蝶效應來說,蝴蝶本身就會自己煽動翅膀,而且它天天都在煽動翅膀,難道說,隻要它一煽動翅膀就會引起蝴蝶效應?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是,這就得靠天道的安排,是不是在蝴蝶煽動翅膀時是否正好有龍卷風要爆發的氣象存在。

這個氣象存在,就是關鍵因素,從而也展現了天道的無窮力量。

這就是說,要使齒輪效應發生連鎖反應的話,第一個齒輪必須要被某個因素使之轉動。

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齒輪效應中的某個因素,包括宇宙的誕生和人類的出現。

人類文明能演變成現在這個狀態,完全離不開齒輪效應。因為真空界有宇宙,宇宙有體係,一個體係中有人。

但是,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想得到,有的人想不到。想得到的人便成為了聰明的人,想不到的人便成為了笨拙的人。

這種情況就像此時擁有瞬間移動的張其金一樣,如果他想的是好事,自然能造福人類。如果想的是壞事,必然給人類帶來傷害。

“以後我還是要有正麵的想法,再也不能有半點負麵的想法了。”張其金告誡自己,“畢竟控製我的心念和我的思想,是我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我在做事之前必先學做人,我做人的時候一定要謹記時刻修心。”

張其金在做出這樣的認識後,他又再一次施展瞬間移動從北京回到了昭通。

當他出現在自己臥室的時候,他就將房門反鎖起來,躺在床上想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落入低穀後,他會快速地崛起,而有的人則無法突破,隻能止步於此。兩者之間有這麼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由自己的內心和思想來決定的。

“這就好比有的人混得差,有的人混得好。在這個社會上,你不想被越來越多的人追趕上,就要有優於他人的能力,以及本事。隻有這樣,自然才能在社會上混得如魚得水。

“而混得差的人,大多是受自己的思想所影響的。如果他擁有自私、懶惰、愛抱怨、拖延的思想,自然就會在社會中混得越來越差。

“由此可見,思想決定著一個人的理想,思想墮落的人其理想也是陰暗的。生活的本來麵目應該是健康、樂觀和快樂。一個思想積極、為他人帶來溫暖的人是高尚的。他為受傷的人帶來慰藉,為沮喪的人帶來勇氣,能幫助別人渡過難關,能使別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現在我已經靈智開啟,宇宙太極圖也附在了我的身上,我得樹立一個值得去終生奮鬥的目標。這個目標就像給我在前方點亮了一盞引路燈,即使我努力了,我拚搏了,沒有完成最終的目標,我也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一生也沒有虛度了。臨死之時,也沒什麼可後悔的了。

“不過,在我確定人生目標之前,我還是應該考慮現在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可能一步登天,如果什麼事情可以一下子完成,那麼這件事情恐怕就不是值得我為此奮鬥一生的事情了。

“既然我不能一步登天,那就不如分開幾步來走,把大的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去實現。當我突破一個個小目標後,我最終一樣會達到我想要到達的目的地。”

就在張其金躺在床上這樣想著的時候,他感到宇宙太極圖停留的左手背有些隱隱作痛,他就用意念把宇宙太極圖轉移到右胳膊上,但這種隱隱作痛的感覺並沒有消失。他就在心裏說,“這應該是極限的反應,也就是說,我一天隻能使用瞬間移動這種能力十二次。”

張其金剛才在從北京到昭通,再從昭通到北京的實驗過程中,他就連續移動了十二次,這才有了這種身體發痛的不良反應。

想到這裏,他慢慢地冷靜下來,他繼續思考他在擁有這種能力之後,應該怎樣麵對以後的生活。

他經過反複考慮,最後還是決定自己還得像參加“全國詩歌聯賽”一樣,誰也不能說。自己還得像以前一樣生活,甚至包括鄒若雅和龍薇也不能告訴她們。

在張其金做出這個決定後,他說道,“高考也隻有不到兩個月了,隻要高考一畢業,我就回新田農村陪父母。反正我在8月2號就到北京開會了。這樣,我和小姨與龍薇接觸的時間非常少了。隻要分開了,小姨和龍薇也就不會發現我身上的這些秘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