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處暑,天氣任舊悶熱異常,周吳邊境的形勢也烈火烹油般熱鬧。
楚舊地四萬人到吳國投誠,周吳兩國本來交好,又結有兒女姻親,按常理彼此不能納降,可國主李昭卻覺得,萬民來投,正說明自己是明君,為民父母,豈可不拯民於水火?於是李昭大張旗鼓地派人接應,這在周朝引起軒然大波。
~~~~~~~~~~~~~~~
莊逸自幼修習水戰,一直留在江陵幫柴瑋軒練兵。蚩朵也敏銳的查覺到山雨欲來,助大周一臂之力或許是壯大東甘部族勢力的大好機會,於是也從苗寨調來一萬戰士,日日配合瑞王操練。
吳國不敢掉以輕心,向江陵長沙一線增派重兵,吳國北麵的周吳邊境卻輕鬆了許多。在江陵戰事一觸即發之際,大周皇帝又悄悄安排沈驍屯兵徐州。一個針對吳國,由北至西的包圍圈,慢慢形成。
元安三年九月,皇帝發布詔書,宣布吊民伐罪討伐吳國,大周上下都對這場戰爭寄予厚望。柴瑋軒領三十萬大軍,由江陵長沙一線向東推進,沈驍領二十萬大軍,從徐州出發向南推進。
柴瑋軒兵分兩路,由莊逸、呂超率十萬訓練有素的水軍進逼鄂州,自己率二十萬大軍水陸並進,攻入吳國腹地,意取國都金陵。
柴瑋軒大軍推進得異乎尋常的順利,不到一個月便打到江州地界,大軍來到距江州城一百裏的龍頭灘,這裏有五萬吳國精兵駐守,水流急,地形險峻,大船發揮不了作用。柴瑋軒知道自己的水軍不比吳國,硬打有風險,便令大軍就地紮營,擺出一副對峙的樣子。
剛到酉時,紮營未定,主帥傳下命令,各營升起炊火做出埋鍋造飯的樣子,士兵則盡快飽食幹糧,悄悄穿好甲胄備好馬匹。
柴瑋軒在大帳召集一眾將領,幾名心腹戰將中,左宇傑是武將出身,從小喜歡讀書,行軍作戰也手不釋卷,有勇有謀。丁康的父親是周廢帝時期著名將領,老將軍為故主盡忠,一直稱病不朝,隻把長子丁康送到瑞王麾下建功立業。
天剛擦黑,柴瑋軒大軍分成三隊,悄悄出發,柴瑋軒自領中隊人馬,派周安國為前鋒,奇襲龍頭灘。另兩路分別由左宇傑和丁康率領,到長江南北兩岸去襲擊吳軍大營,吳國覺得水軍力盛,並沒有認真備戰。
夜深人靜大周軍隊突然出現在吳國大營中,打得吳軍措手不及,五萬大軍都成了俘虜。龍頭灘戰役首戰告捷。
第二日,大周水軍輕取龍頭灘的消息傳遍吳國,周軍士氣大振。龍頭灘之戰起核心作用的其實是陸軍,柴瑋軒卻命人宣傳為水軍大勝,這個意義非同小可,北方的大周水軍竟能一夜之間戰勝強大的吳國水師,長江天塹便再也不是吳國的天然屏障。
龍頭灘大捷後不久,呂超部隊攻陷鄂州,與柴瑋軒順利會合,順長江而下,直逼金陵。
吳國主力被柴瑋軒吸引到西麵,沈驍的部隊南下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大軍順利攻下吳國東都江都府,最後被滔滔江水擋在對岸,兩軍對峙月餘,始終沒有進展。
~~~~~~~~~~~~~~~~
柴瑋軒大軍進逼金陵境內時,正值除夕,天降大霧,軍隊在柴瑋軒的指揮下,兵分四路,由呂超和左宇傑作為先頭部隊率先渡江。趁著大霧的掩映,呂超和左宇傑的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順江而下,兩支大軍一路勢如破竹,軍紀嚴明,對沿途百姓秋毫無犯,寬待俘虜,吳國軍隊紛紛投降。正月十五,兩人的軍隊就兵臨金陵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