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寒月入懷(1 / 3)

京城連著幾天下雨,天空是陰沉沉的灰白,烏雲潑墨似的滾在天邊。蒙蒙細雨中沈玦踏出了乾清宮,沈問行為他打起傘,剛走下宮道,便見一個老者對插著袖子站在門墩邊上等他。是首輔張昭,沈玦挑了挑眉,慢慢踱過去。遠遠地見他來了,老人笑眯眯迎上前行禮,現如今沈玦權勢如日中天,便是內閣元輔見了他也得俯首作揖。

沈玦倒並不站著受禮,搭上手扶了一把,道:“元輔怎的在這兒?”

“廠臣事忙,今日未曾來西朝房聽議,老臣特來拜見。”張昭接過沈問行手裏的傘,親自為沈玦撐著,兩人並肩在中路上走,蕭蕭雨滴落在傘麵上,啪啪地響。

往日他插手政事,這些酸儒是千百個不情願,今兒卻巴巴地跑來。沈玦沒什麼表情,隻道:“元輔有何要事,盡管直說吧。”

“今日清晨內閣接到斥候密報,土蠻已在關外集結大軍,似有南下之勢。戶部籌措軍費籌了將近兩個月,到現在還沒有可觀的數目。廠臣看……該當如何?”

沈玦乜了他一眼,眼波流轉中沒有溫度。他掖了掖袖子,道:“元輔既然來尋咱家,心裏定是有成算了吧?”

“西北春旱,黃河淩汛,處處都要用款,處處都是大頭。屯田政廢,冊籍無存,原先這軍費還能從軍田裏想想法子,現在也是不能夠了。”張昭皺著一張臉,滿麵都是愁苦,“如今國庫是捉襟見肘,拆東牆補西牆,早先收上來的稅款,轉眼花了個精光。廠臣,依老臣看,為今之計,隻有加稅。”

沈玦轉過眼,“加何處的稅?”

張昭臉色一肅,道:“江南。”

沈玦停了步子,站著沒有說話。

雨落紛紛,張昭將傘柄遞到沈玦手中,俯身深深作揖,“明日早朝,臣將領頭奏議加征江南賦稅,還請廠臣附議,助老臣一臂之力。”

“元輔,內閣七位大人,五位出身江南。朝中臣工,江浙兩幫占了龍頭,更不必說江西湖廣加在一起便是朝中半壁江山。元輔可莫要想岔了,你若要加征江南賦稅,那便是與整個清流作對。”沈玦聲音響在雨中,比雨水更加寒涼。

張昭笑了笑,道:“廠臣出身金陵,也念及家鄉舊恩,不願加稅麼?”

沈玦舉目望了一會兒前麵的宮道,磚石路迢迢伸出去,一重門又一重門,沒有盡頭似的,在雨幕中無端有一種荒涼的意味。他將傘遞還給張昭,自己一個人走了出去,聲音遙遙傳過來,“明日咱家領頭上奏,你無可奈何,附議便是。清流還需你的操持,不要引起眾怒,自掘墳墓。”

沈玦回了掌印值房,濕衣裳穿在身上難受,沈問行捧來幹淨衣服給他替換。陰雨天氣,屋子也泛著一股潮味,像泡在一缸冷水裏,行動都粘滯了似的,擺不開手腳。他坐在圈椅裏,讓沈問行幫他擦幹濕了的發梢,天光透過直欞窗照在桌上,映出一格一格的紋樣。

不知道夏侯瀲在幹什麼?他撐著腦袋想,下著雨,那家夥身子剛剛好,他叮囑了他要好好將養身體,但他肯定不會聽,約莫又在城裏四處追捕伽藍。他覺得對不起夏侯瀲,雲仙樓的人審問了個遍,什麼都沒有問出來,伽藍的線又斷了,幹幹淨淨徹徹底底,他連幫夏侯瀲討債出氣的機會都沒有。

隨便翻了幾本折子,卻沒有心思看,字眼堆在紙上,一個也讀不進去。是時候想想後路了,他不能讓夏侯瀲陪著他完蛋,就算走在刀尖上,他也要背著他趟過去。可是後路在哪?滿朝文武都恨他,都巴不得他早點死。或許隻有出大岐一個法子了,他有錢,可以造一艘寶船,帶著夏侯瀲去羅刹國當羅刹鬼。

沈問行給他重新束了發,他執起朱筆圈點了幾本折子,抬手一翻,不小心翻到那日大同衛的番子遞過來的百裏鳶密函。目光停滯在“一門皆死,幼女獨存”幾個字上,他蹙起了眉,問道:“送密函進京的番子還在京裏麼?”

“在,正趕上他調進京裏衙門當值了,來了就沒走。”沈問行端來一個紅漆小托盤,上麵一盅枸杞排骨湯,“幹爹,您喝點湯暖暖身子吧。別太勞累了,瞧剛才幫您擦頭發,竟看見幾根白頭發,兒子心疼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