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動物園的內涵(2 / 2)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多了解野生動物的習性,人們對很多動物都有誤解,其實大部分動物都是很友好的。盡量的保持距離也很重要,這樣可以互不侵犯,和諧共處。

不打擾,才是人類和動物最好的相處方式。

不打擾,是人類必須學會敬畏自然。中華文明曆來強調“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道家崇尚“道法自然”“清靜無為”,孔子提倡“釣而不網,弋不射宿”。人類必須承認自然的主體價值,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不打擾,是人類必須學會和諧共生。杜絕不合理的野生動物消費隻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還要減少、杜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侵擾。在很多人看來,山裏沒有了野生動物,山還是原來的山。而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沒有了野生動物,山已經不是原來的山了。一些野生動物的相繼滅絕,意味著地球生態係統被破壞,隨後,各種自然災害就會接踵而來,人類豈能獨存於地球?

不打擾,是保持科學合理的距離。人類應該深度思考: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到底應該保持什麼樣的距離?野生動物本來自由生長在自己的領地,如果不是人類的侵擾,近些年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動物滅絕呢?

不打擾,是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隨著人類的貪欲不斷膨脹、攫取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當索取的東西超出自然界的產出時,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人類就將麵臨失去生存安全的危機。工業文明幾百年突飛猛進的高消耗式發展,已經使地球生物圈退化到瀕臨崩潰的邊緣。人類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生態文明思想理念為統領,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人類與野生動物的友好共生、和諧共存。

張宸心情有些沉重,越想越覺得自己任重而道遠,他沒有多大的理想,但是作為一個動物園園長,他卻不得不承擔起相應的義務,他必須為了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付出努力。

因此,張宸必須將動物園建好,要讓人們在遊覽動物園的同時明白這些真理,這也是動物園存在的意義!

保護教育是動物園的首要職能,“服務於公眾、發揮動物園的社會公益事業應有的作用”是每一個動物園的生存之本,而服務於公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在動物園進行的或者由動物園領導或參與的公眾保護教育。

動物園保護教育工作是現代社會教育的一個全新的領域,它的目的是用環境保護的思想和觀念教育、幫助人們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建立起符合環境保護理念的、和諧的、新的生活方式。

“人活著,總得有些追求不是嗎?”

“我張宸一定要將這濱海動物園打造成世界聞名的動物園!我要讓全世界的遊客都能從我的動物園裏麵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樂趣!”張宸在心中默默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