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王朝,奉天台。
奉天,有奉命於天的大道乾坤,也有祭告天地的寓意,曆來無論是天子更替,還是封賜一方大臣,都必須在奉天台上接受當朝大儒授予冠冕,方為名正言順。
此刻,才平旦五鼓時刻,奉天台上就點起了盞盞燭燈,一股讓人心神一凜的氣息籠罩整個奉天台。
方嶽知道那股凜然的氣息來自燭燈裏麵的龍晶燃燒所發,龍晶是從千年洞天石中煉製出來的,這種燈油的氣息能帶給人凜然的氣息,聞之,能讓人聚精凝神,思維大增。如果能夠長期接受這般氣息的熏陶,舉手投足將有天地凜然之威,邪魔不可近。
這龍晶不是一般人家能夠享用的,每一滴龍晶都價值萬金,一般殷實的家庭積攢上百年都未必能換得一滴。在整個大乾王朝,也隻有皇家和一些位高權重或者列土封疆的大員才有實力享用。
今天這在平時裏彌足珍貴的燭燈卻遍布整個奉天台。
奉天台台高五千尺,遠遠超過了風和雲,從奉天台下到上,每隔五步就點上了這麼一盞以龍晶為油的燭燈,整個奉天台加起來也不知道有幾千還是幾萬盞這種燭燈,每時每刻燃燒的燈油足夠一個大州十年的稅收。浩蕩的凜然之氣聚集在一起,將整個奉天台渲染的如同佛光寶刹,隱約中還映現出了一些蓮花之類的異象。
燭燈遍布,還有諸多的人在忙碌,布置整個奉天台,那些人都是皇家的精銳衛士,隻有在帝皇狩獵的時候才會出動。
“據說在仙門中,這龍晶都是不凡之物,修煉之人長期在這等氣息的熏陶之下,諸多邪惡不能接近。皇朝一下子點燃九千九百九十九盞龍燈,隻差一盞,就能比得上帝皇即位的禮儀了,可見皇家對威懾並肩王的重視!”一個身著祭天長袍的花白老者感歎道,花白老者在儒林院的地位僅次於方嶽,也乃當朝一尊大儒。
“那當然,並肩王乃王朝奇才,這些年來為我大乾王朝立下了數不盡的功勞,從執掌兵馬大元帥以來,不但將外患一舉消滅,而且擴土開疆,讓我大乾王朝的領土增加了何止四五倍之多,絕對稱得上自高祖以來功勳最大者。”另外一個五十多歲的儒生也出言道,顯然對那威懾並肩王佩服之極。
“嗯,據說皇家原本準備點亮萬盞龍燈的,卻被並肩王以‘臣不能越帝皇之儀’拒絕了。並肩王如此豐功偉略,卻能謹尊君臣禮儀,不驕不妄,真是難得。”
周圍的儒生都議論紛紛,這些都是儒林院的儒生。
儒林院乃大乾王朝士子最高榮譽機構,能夠進入其中的都乃學識方麵的大成者,每一個都是名動天下的大儒。
大乾王朝以武立國,以文治天下,這些儒生即便是麵對帝皇都能坐而不立,要知道,即便是統率一州的王爺在大乾朝堂上也隻有站的份,儒林院的儒生地位之高可以想象。
就如現在,觀禮的諸多大臣甚至王爵都隻有在奉天台的幾個輔台上麵看著,而隻有受冕者與儒林院的儒生才能在這奉天台的正台上。
在這些大儒麵前,一般的大將是完全不會放在眼中的。但是這威懾並肩王不同,文能治國,武能平天下。威懾並肩王本身就是一方大儒,雖然比不上這些儒林院的大成者,但是卻相差不遠了,尤其是其主持編寫的《乾經》更是稱得上前不見古人的大手筆。
“並肩王的功績不容置疑,要不然也不會引動方嶽大人親自為之加冕。要知道,上一次皇家貴胄蜀南王的加冕儀式,方嶽大人都沒有去,蜀南王可是帝皇最疼愛的王子,極可能在百年後繼承大乾王朝的帝位。”有儒生將目光投在了方嶽的身上。
“蜀南王算什麼,隻是帝皇的一個兒子罷了。上次,太後八十大壽的時候,方嶽大人都沒有前去。要知道,王子有很多,但是太後卻隻有一個。事後,帝皇聽見這事,不但沒有怪罪,還送來了諸多賞賜。”另外一個儒生說道,言語中顯然極其敬佩。
“方嶽大人的傲是天下皆知,不過,方嶽大人也傲得起來,整個中州,隻有方嶽大人擁有浩然正氣,能以一語之言,退十萬敵兵!”有大儒出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