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江湖一杆釣 第二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中)(1 / 2)

廟堂江湖一杆釣 第二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中)

隋軍總共有三十萬人分成九個小隊,渡過鴨綠江南下,從樂浪道出兵的老將於仲文較有謀略,他率軍來到烏骨城,故意挑選羸弱馬驢(老了的不能上戰場打仗的馬與驢)數千置於軍後,自己率大軍向東進發。

在路上於文仲正好遇見高句麗出兵掩襲後路輜重,於仲文揮師回擊,大破高句麗軍。

高麗王遣大臣乙支文德來到隋軍營帳前詐降,實為探聽軍情,由於楊廣大張旗鼓,以勢壓人,本無軍事機密可言,乙支文德投降是假,打探軍情才是真。

高句麗也知道楊廣有投降不殺的詔令,知道詐降的效果,投降的人是不會有性命之虞的,所以身為高句麗宰相的乙支文德敢於來到隋軍大營,旁若無人,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安全會有危險。

進出幾十萬敵軍的大營,麵不改色,如入無人之地,當真是有膽色。也難怪這老頭能做到高句麗的第二把交椅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是,楊廣事先也密向於仲文布置,“若遇高元及文德來降,必擒之”,也就是說如果遇到高句麗的皇帝高元和宰相乙支文德來投降的話,不用多說,直接擒拿住了。

於仲文想趁機逮捕乙支文德,但監軍的慰撫使尚書右丞劉士龍不知道楊廣的密旨,隻知“高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的明旨,出麵製統帥,兩人爭執不下,不了了之。

結果錯失擒獲敵軍主帥的機會。乙支文德被放走後,諸將反悔,派人追文德,說:“更有言議,可複來也”。意思是說還有話要說,還有事要商量,你回來,咱再具體談談。

孤身闖虎口的乙支文德哪裏肯依,你當人家是傻瓜啊!快馬加鞭急速回營,留給大隋諸將的是一馬絕塵而去的背影以及滿心的後悔。

於仲文和宇文述等放走了敵軍宰相,心裏很不踏實,怕楊廣怪罪,宇文述以糧盡欲退兵,於仲文則不甘心無功退還,想以精銳追擊文德,並衝著宇文述怒斥:“將軍仗十萬之眾,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

你手裏有著十萬士兵將士,不能打敗擒住這麼些個小蟊賊,還談退兵以後有什麼麵目去見天子楊廣?於文仲的話就像是一劑猛藥,一下子就戳到了宇文述的傷處痛處。

於文仲見諸將麵有難色,又大吼:“仲文此行,固知無功,何則?古之良將能成功者,軍甲之事,決在一人,今人各有心,何以勝敵?”辭氣慷慨激昂,諸將亦為之動容,大家平起平坐,互不統轄,但於仲文敢負責,諸將也就不好意思撤退。

於文仲能說出這番話來,當真是忠心義膽,那聲音還在諸將的耳邊回響:我於文仲這次,雖然知道沒有軍功可以領了(放走了乙支文德),但是為什麼我還這麼堅持呢?古代的良將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軍中的事情,諸將的已經能夠一致,上下一心,現如今大家各自懷有異議,怎麼可能打勝仗?

宇文述雖知軍中糧食維持不了幾天,仍不得已而附從了於仲文。於是,隋諸將揮師渡過鴨綠江追擊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老謀深算,他在隋營已察看到士卒麵有饑色,於是故意打疲勞戰,一有接觸便佯敗,引誘隋軍追擊,一日七戰,隋軍皆捷,隋諸將於是放開腳步,恃勝長驅直人,東渡薩水,追到距平壤城三十裏處,傍山紮營,但卻沒有見到應來接應的來護兒水軍。

他們哪知道來護兒已是自身難保呢?

狡猾的乙支文德再次遣使來詐降,聲稱隻要隋軍撤退,便奉高麗王高元前往隋煬帝駐蹕處朝見。

宇文述等見士卒疲憊不堪,軍中已無糧草,來護兒水軍又未按期來接應,在高句麗南麵答應出兵北上夾擊的百濟軍隊也遲遲未發。

而平壤城防險固,一時無法攻拔,於是即因高句麗使者人頭承諾的投降條件而退軍,算是不失體麵的班師。

但撤退時,高句麗軍趁機四麵抄襲,隋軍結成方陣且戰且退。乙支文德派人送於仲文等詩一首:“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氣得於仲文等隋將嗷嗷叫。

秋七月壬寅(二十四),也就是正好蕭守仁穿越過來的這一天,隋軍退至薩水,軍剛半渡,高句麗軍向後路發起總攻擊,隋軍大潰,且戰且逃,就這樣薛世雄部逃到了白石山。

蕭守仁他們一個個都是浴血奮戰,同袍戰死戰傷的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