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暖流
在對峙時代中,人類的生活圈子變得更小,所有人都生活在官方建造的基地之中,猶如末世時代的方舟一樣。
基地的構造采取了統一的模式,建造在遠離地麵的高空之上,利用八到二十四根不等的支柱進行支撐,所有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局限在這些支柱所支撐起來的,數平方公裏,到上百平方公裏不等的高空平麵上。
支柱本身的作用,並不局限於承重,在支柱內部有內置的電磁裝置,可以產生強磁場來對石怪進行幹擾,來保證基地的安全。
在曠日持久的對峙中,人類甚至總結出了石怪的一些行為特征,最著名的就是‘安全日效應’,每月一次,從無例外,在這一天,石怪會暫停對基地的襲擾,讓人們獲得難得的安寧。
而人類的社會規則,也在不決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存,已經變成了這個年代最珍貴的東西。
過去人們最關注的東西,都已經變得不再重要,生存已經排在了第一位。
為了生存,人們可以眼睛不眨一下的用一隻金表去換一塊奶酪,用設計感十足的奢侈品皮包,去換一件能夠禦寒的棉衣,用一套古董茶具,去換兩個便攜式的行軍飯盒。
在大崩潰時代初期,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因為糧食短缺而死,在那三年,出生嬰兒的死亡率達到了可怕的百分之九十八。
盡管沉甸甸的麥穗,就在幾十公裏外的農田裏迎風招搖,但是無處不在的石怪,卻讓人們被恐懼餓死在掩體之中。
好在聯合政府的農業專家給出了對策,他們迅速將實驗室裏,本來要應對糧食危機的食品生產技術應用化,並且大規模推廣,這才有了第一代的‘能量蛋白濃縮劑’。
盡管那玩意兒的味道,比刷鍋水還惡心,但是好在能讓每個人每頓吃到八成飽,並且提供幾乎全天的能量,這已經讓人們感恩戴德了。
配給製在戰時保證了大多數幸存者的生存條件,人類開始從驚魂未定中冷靜下來,開始不斷的主動派出特種小隊,對石怪進行試探,研究。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隻要還有一口氣,人類總是想要回家的,這孤懸半天上的基地,不是家。
回家,成了鼓舞人類在這艱難世道中生存下去的信念。
隻可惜,謝錦添始終就是這麼一個異類,在人類充滿光明的年代裏,他是最沒有希望的。在人類盼望回家的對峙時代中,謝錦添卻又是最無所謂的。
父親早在大崩潰時代,就已經上了失蹤人員名單,母親慘死在自己眼前,他早已經沒有家了,多了這十年的苟延殘喘,他已經覺得人生無聊透頂,冒險去和石怪作戰,回家?
有那麼重要嗎?他看不出來。
對峙時代執行的,是戰時的經濟政策,所有人都隻有一個雇主,那就是聯合政府,謝錦添哭笑不得的發現,戰前父母苦心巴望著自己能吃到皇糧的願望,竟然以這種形式實現了。
現在的謝錦添,是人類三沙基地政務大廳的一個文員,說白了,就是做一些打雜的事務,每天在渾渾噩噩中得過且過,自己的工作能交代的過去就行,完全沒有什麼別的想法。
每天十二小時的工作,換來的無非就是一點點的物資券和一天三頓的‘蛋白能量濃縮劑’,諸如此時,他正在發愁如何處理自己的‘勞動成果’。
“小謝,快點把突擊隊的撫恤救助報告準備好,下午基地救助委員會要統一上會審批的,這是大事兒,不能耽誤了。”辦公室主任王豔雲說道。
謝錦添點點頭,趕忙開始準備,所謂的突擊隊,是每個基地負責執行外勤工作人員的統稱,外勤工作危險性極高,為了穩定軍心,在他們出任務之前,一定要準備好相關的撫恤救助文件。
這份文件,能夠保證外勤人員在傷殘之後,可以獲得足額的救助,即便陣亡,他的家人也可以得到一大筆撫恤,這足以讓一個家庭,比較輕鬆且體麵的,將未成年的孩子養大成人了。
看著手中的這份文件,謝錦添不由得心生感慨,他佩服這些在這個年代,還能抱有信心,並且為了信仰而戰的人,隻可惜,這種自信早就已經跟自己無緣了。
完成了手頭的工作,謝錦添的手環上就顯示出一條提示信息,嗯,今天是安全日。
人類在近十年於石怪的對峙之中,總結出了石怪的活動規律,每個月的農曆二十日之後,石怪都會陷入一段時間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