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的報告中還寫道:石油集團作為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基本透明”。在8月中下旬公布的上半年財報中,石油集團的利潤之高、財富增長之快,已到了“不好意思說”的地步。
根據石油集團公布的半年財報,截至6月30日,石油集團實現淨利潤1653.3億元,同比增長29.4%。尤其是勘探生產,實現經營利潤733.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94.9%;“創下石油集團最高半年業績紀錄”。石油集團的上半年勘探及開發業務經營收益更是暴增了299.7%,達到1220億元。
石油集團的煉油業務雖然收益下降,但隻是收益下降而已,並沒有出現“虧損”。更何況,煉油業利益的多寡,主要還是石油集團內部上下遊產業鏈利益調節使然。石油集團這樣做不僅可借助國際市場掛牌油價的變化,抬高進口的石油產品,包括其在海外開采和國家間協議的低價石油價格,而且也想進一步*迫發改委,同意把一半由國內開采生產的石油產品的價格,提高到國際市場的掛牌高價。
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國內每噸成品油的價格就上漲了1900多元,而同期國際市場油價竟然下降了50美元左右。以國內每年成品油消費量一半(1.1億多噸)計算,僅用“國際牌價”抬高國內自產油品價格一項,每年就可為石油集團創造2000億元的額外收益。與每年石油集團繳納的數百億元的特別收益金與此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這也就是為什麼越是油價上漲,中國石油寡頭的暴利越多的主要原因所在。
根絕粵海經貿委統計資料顯示,由於煤炭、原油等能源價格上漲,石化原料、鋼材價格高位運行,電力供應不正常等因素,全省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盈利空間降低,上半年工業企業隻實現利潤總額600.9億元,增長3.5%,增幅同比回落36.2個百分點。同時,成品油價格上漲增加以運輸為主業的公司的經營成本,包括民航、船運、路運和城市公交、出租車行業等。
此外,由於原油價格上漲,化肥價格也一路高攀,農藥、農膜、種子等價格也隨勢上揚,農業生產及農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農民增收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國家對三農的補貼,幾乎有一半被石油集團的漲價給抵消了。
看到這裏穆國興勃然大怒,中央每年撥出巨款扶持三農,卻被石油集團一個企業就撈去一半以上,最後又被石油集團當做利潤報給了中央,以此來保住他們的官帽子。國家用貸款換石油的策略每年就可以為石油集團創造近兩千億的經濟效益,僅這兩項加起來,就達到了四千多個億。
由此可見,石油集團每年三千個億的利潤並不是他們自己創造的,而是靠國家的政策扶持和搜刮老百姓的血汗錢得來的,認真分析起來,石油集團甚至每年還虧損了一千多個億。
穆國興在文件上批示道:大型國有企業除了有向國家繳納稅收和利潤的義務之外,還肩負著重要的社會保障功能。發改委的文件列舉的事實很明確,理論根據也很詳實,石油集團每年創造的三千個億的利潤是怎麼來的,請大家都認真的想一想。石油集團的領導到底想做什麼?請發改委再一次緊急約談石油集團的主要領導,在保證全年利潤的前提下,半個月之內必須保證燃油的充分供應,把燃油價格降下來,否則就請他們集體向中央請辭。
穆國興也很清楚,發改委的這篇報告也是冒著很大風險的,以穆國興對劉向東的了解,他們沒有遇到難處是不會輕易向中央寫這封報告的。現在石油集團敢明目張膽的對抗發改委的領導,如果不對石油集團的領導層下狠手,由發改委主導的國有企業改革也是很難進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