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步榮從周希良這裏離開,他就有了打算,周希良的授意很簡單,就是要他聯合起來甘南省地級市以上的所有書記市長,以及縣級市的市委書記市長,一起起來反對唐誠的決定。
周希良的這一招,果然是高明至極。這一招將會對唐誠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唐誠要縮減GDP數字,對甘南下屬各個地級市的影響最大,一些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市長,可是都等著上項目,來提高政績呢!項目也都等著米下鍋呢!唐誠這麼做,就等於是既斷了人家地級市的財路,也斷了人家的政路。
唐誠這邊,卻是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決要執行科學發展理念,堅決要遏製住經濟產能過剩的這一種邪風。
唐誠也不是憑空待在省政府裏,就下結論,唐誠既然這麼做,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也經過實地調研得出的結論。
唐誠又一次下去調研,這一次,調研的地級市,是甘南省比較大的一個地級市,叫雲州市。
雲州市最近也要上馬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叫雲州鋼鐵,項目總投資在萬億以上,第一期工程投資在8000億元。項目融資,國家財政甘南財政雲州財政,拿出來4000億來,以項目啟動資金,剩餘的4000億,由銀行和企業以及借貸個人融資完成。年生產能力可達到700萬噸鋼。
可是,唐誠是要堅決叫停這個700萬噸鋼項目的!縮減GDP,首當其衝的就是能源類項目,而這個鋼鐵項目,是典型的消耗能源項目,煉鋼是需要煤炭的,而且是大批量的煤炭。而煤炭是屬於標準的不可再生能源。
唐誠去雲州市,還是一貫的輕車簡從,唐誠下基層,不用那麼的前呼後擁。唐誠帶著自己的秘書,還有省政府黨組成員齊德龍,省發改委的副主任李平龍,省國資委一個副主任任丙乾。省公安廳保衛處的一個處長,就他們這些個人。乘坐一輛麵包車。沿國道而行。
唐誠一行人,在去雲州路上,途徑一個縣,這個縣叫昆縣,是雲州下轄。
當唐誠走到了昆縣境內的344省道上,遇到了一個咄咄怪事,竟然當地群眾,把澆地的尼龍袋子,給伸延到了道路上,橫穿道路,而且不是一個兩個,有很多個。
因為澆地農民把澆水的尼龍管子鋪到了省道上麵,和當地的交通主管部門的執法人員產生了糾紛,公路交通管理人員要群眾把水袋子從道上挪下來,但是群眾就是不答應。雙方發生了激勵的衝突,有數十個村民圍攏過來,堅決要保護好自己的澆地袋子。
唐誠的車正好是走到了這裏,齊德龍就讓秘書下去看看,讓他們快點把道路讓出來,但是呢,唐誠擺手製止了,唐誠說:“正好,我們是下來調研民情的,你把車停靠在邊上,我去看看,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能不能幫他們解決問題。”
唐誠就走下來,來到了糾紛的中間,唐誠看看到底是為什麼!澆地的村民和交管人員發生了激勵的衝突,澆地農民嚷嚷道:“你們不讓我們澆地,那莊稼旱死了,我們吃什麼,你們吃什麼!難道你們這些個穿製服的人就不吃糧食嗎?”
交管人員分辨道:“我們當然讓你們澆地了,隻是,你們不能把澆地袋子橫在公路上啊,還要墊起土塊石塊,這樣過路的車輛不安全!容易引起事故啊!”
群眾辯解:“我們也不願意這樣做,這不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嗎。你們當初修路的時候,就應該在路基底下多留幾個洞口的,底下沒有穿越的管道,我們也是沒有辦法,才把澆水袋子放在公路上麵通過。”
雙方各說各的道理,一時爭執不下。
唐誠就過來了,唐誠拉開對方,唐誠勸說交管人員說:“依我看,你們交管人員就放人家一碼,多設置幾個警示牌,多派人巡查,就讓老百姓先把地澆了再說,老百姓說的也有道理,誰也不願意這麼做,他們也是沒有辦法,這不是因為天旱,不這麼做,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莊稼被旱死啊!畢竟,我們都是需要吃糧食的啊!”
澆地群眾就打量唐誠,一看唐誠就是一個老幹部,就說:“看看吧,人家這個老領導都替我們百姓說話。”
交管人員看到這種情況,也看出來唐誠不是一般人,氣質威嚴,不怒自威,交管人員也沒有再堅持執法,就讓老百姓先把地澆了。他們多設置一些個道路警示標誌。
唐誠看到老百姓澆地還是用75馬力的柴油機器澆地,為動力源,地旁邊是有電力的,電力澆地更方便,老百姓為什麼舍易求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