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繼續遊學(2 / 3)

“我劉家後輩若是有湛姑娘的一半,我們這把老骨頭死了也瞑目了。”大族老滿臉感慨的誇了一句,即便隔行如隔山,可湛非魚一開口就說到了點子上。

大族老願意讓湛非魚從酒業上賺銀子,那是因為劉家掌握著釀酒的方子,至於釀酒師,即便沒有簽奴契,可一家子老老小小都在劉家的掌控之下,翻不出劉家的手掌心,也不用擔心日後湛非魚從中做鬼。

“大族老謬讚了,我這是班門弄斧。”謙虛了兩句,湛非魚聲音平緩繼續道:“朝廷要對鹽稅變革,四大鹽商在鹽業這一塊無法賺銀子,勢必要轉行其他行當,首選的必定是茶、酒、瓷器、布料。”

至於茶首先得有茶園、茶山,大的茶山、好的茶樹都在其他商賈手裏,鹽商有銀子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絲綢布料的生意,除了朝廷的織造局,還有其餘兩個皇商參與了,劉家都沾不上邊,而鹽商就更不行了,擠破頭也擠不進去。

瓷器這一塊也賺銀子,可同樣的朝廷有官窯,盛產瓷器的州府都有許多小作坊,而且一個縣都是販賣瓷器的。

俗話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鹽商即使搶生意,可畢竟是外來者,也不占優勢,所以真到了鹽業變革時,鹽商最可能涉足的就是酒業。

劉家族老讓湛非魚摻和一腳,不過是為了借著顧學士的名頭震懾鹽商。

大族老表情一變,其他幾位族老也是麵色難看,此前他們就在劉家書房裏商討過此事,鹽商一旦不賣鹽,對所有商賈都將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小商販們倒無所謂,劉家這些皇商收到的波及最大。

“湛姑娘不愧是顧學士的弟子,論起消息靈通這一塊,劉家自愧不如。”大族老一聲長歎,卻沒有否定湛非魚的推測。

八族老一直憋著火,這會忍不住道:“你到底想怎麼樣?”

湛非魚哪像是九歲的小姑娘,這分明是做生意的老手!老奸巨猾!

劉家人目光複雜的盯著湛非魚,偏偏拿她沒辦法,小姑娘進可攻、退可守,反而劉家處於弱勢,隻能任由湛非魚宰割。

劉和玉見狀不由笑了起來,打了個圓場,“湛姑娘,說句托大的話,你若沒打算和劉家合作今日就不會說這麼多,不知湛姑娘有什麼打算,我可以代替劉家答應下來。”

幾個族老繃著臉,但也沒反駁,除非他們不想得到顧學士的庇護,但又拉不下臉,所以隻能任由劉和玉開口。

“二十萬兩給鄧二公子帶走,茶山我留下,至於剩下的二十五萬兩銀子,我拿十萬兩放到劉家的酒坊,最後十五萬換成京城的產業,京城周邊的一個莊子,再加上京城的一座宅子和鋪子。”

湛非魚也給出了最後的答案,除了酒坊的生意,她不會參與劉家的其他生意,而京城的莊子和宅子按照大小來說,估計也快十萬兩了,剩下的銀子至多也就兩個小鋪子,而且地段還不答應好,但都是固定產業,房契地契一改,那就和劉家沒半點關係。

六族老和八族老生吃了湛非魚的心都有,可偏偏他們隻能憋下這怒火和怨氣,金家姑侄三人在淮安府上躥下跳的,不就是為了給金家找個出路。

一旦鹽稅變革,四大鹽商肯定要換行當,就好比湛非魚分析的一般,最賺銀子的也就那幾個行當,鹽商都是富得流油,對其他商賈的威脅很大,而劉家的酒坊首當其衝。

偏偏鹽商和朝廷官員關係密切,所以劉家為了防患未然,隻能尋求庇護,而顧學士便是最大的人選,官居一品,南陵顧氏,聖上的心腹大臣,所以劉家隻能吃下這個悶虧。

……

三日後,劉家抽調了十萬兩現銀,餘下十萬兩則給了憑證,鄧治武可以去各州府的錢莊提銀子,而湛非魚則帶著和劉家簽好的契約離開了淮安府。

劉家調動這麼多銀兩的消息自然瞞不住,吳夫人此前從金家姑侄這裏收的銀子和禮物,基本上都賠給湛非魚了,還白惹了一身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