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哭求(1 / 3)

一場鬧劇以白兆輝的出現而結束,若論起來白家的權勢肯定是比不過折家,但順天府衙也算是白家的地盤,折婧想要搞鬼注定了會失敗。

“小姐要過去嗎?”何暖看向拿著帖子的湛非魚,這帖子是禮部侍郎朱家女兒派人送過來的,邀請湛非魚參加三日後在朱家熙園舉辦的詩會。

單看這帖子上的字跡就能看出朱小姐絕對是才女,這一筆字風骨已成,想來朱小姐在書法一道上沒少下功夫。

“我和折婧之間鬧的沸沸揚揚啊的,朱家就不怕得罪了折家?”湛非魚怎麼看都感覺這帖子下的蹊蹺,哪個家族願意為了自己一個來路不明的姑娘明著得罪折家。

“白兆輝的二堂叔娶的是朱家的姑娘。”何暖這一說湛非魚就明白了。

朱家和白家是姻親,和白大人這一支雖然關係隔了一層,但白大人乃是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湛非魚是白兆輝的救命恩人,朱家是看在白家的麵上才送來這一張帖子。

湛非魚瞅著還沒完成的一遝功課,就算功課都寫完了,可大冬天窩在溫暖的被窩裏不香嘛,參加勞什子詩會再絞盡腦汁的作詩,這絕對是吃飽了撐著。

“明日你去朱家一趟就說我身體抱恙參加不了,辜負了朱小姐的美意。”湛非魚認命的拿起筆繼續未完成的功課。

春闈在即自然要焚膏繼晷的讀書,否則三年之後還得再來一場,滴水成冰的天氣要在考棚裏待三天,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

何暖安靜的退出了書房,動作輕緩的把門關上了,小姐因為讀書越睡越遲了,看來需要多煮些藥膳給小姐補補元氣。

第二日,朱家。

朱毓婷脫下披風丟給丫鬟,邁步向屋內走了進去,“母親,剛剛裕豐樓的丫鬟過來了,說湛姑娘身體抱恙不能參加後日的詩會。”

朱夫人不在意的一笑,“不參加便不參加,也是看在你姑姑的麵上才送的帖子。”

朱毓婷在朱夫人身邊坐了下來,一臉失望的抱怨,“我和婉兒她們都說好了,本想著見見這位不怕折婧的奇人,誰知道她竟然不來了。”

身體抱恙不過是借口罷了,朱毓婷想著對方連折婧都不怕,而且幾次衝突裏還都占了上風,那肯定是個奇人,誰知道希望大失望更大。

“說不定是不擅長作詩。”朱夫人笑著點了點女兒的額頭,“你也是弄什麼詩會,你姑姑那邊還等著消息呢。”

撇了撇嘴,朱毓婷眉眼裏透著幾分自傲,“外麵不都傳言這位湛姑娘一身書卷氣,一看就是書香門第出來的,我這不是想著一較高下,誰知道她竟然就慫了。”

京城這些年歲相差不大的閨閣千金,論起才學來其實誰都不服誰,不過溫如意能占據才女之首也的確因為她才華橫溢,精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也出色,不管是容貌還是規矩禮儀也都是挑不出一點錯來。

朱毓婷她們則要遜色一點,她自己擅長書法,而她口中的婉兒則是魏大人的侄女兒,自小就喜歡下棋,據說和魏大人手談也能僥幸獲勝。

她們都算是“術業有專攻”,溫如意卻樣樣出色,完美的壓住了所有京城貴女的風頭,據說國子監的夫子曾意外看到過溫如意的文章,隻道此女有狀元之才。

“娘,姑姑和白嬸娘直接讓人去裕豐樓請湛姑娘不就好了,何必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朱毓婷給湛非魚下帖子一來是好奇她是什麼樣的人,想要見一見;二來是不服氣外麵對湛非魚的誇讚,想看看她是不是真的滿腹詩書。

誰知道姑姑和白嬸娘竟然都打算在後日去熙園一趟,這分明是衝著湛姑娘去的,可即便要報答救命之恩,也不用這麼麻煩,朱毓婷總感覺這其中有什麼事。

朱夫人看著如花似玉的小女兒,她本來看好白兆輝,雖說如今還在國子監讀書,可聽老爺說白兆輝今年春闈必有他一席之地。

再者白家家風清正,小女兒又是個天真浪漫的性子,嫁給白兆輝這樣的幺子最合適,不但有長輩的偏愛,又不需要打理中饋,完全可以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而且白兆輝從才學到人品到長相都無可挑剔。

一聲歎息,朱夫人收回思慮,溫聲給朱毓婷解釋起來,“之前折婧借著溫家那個被發賣的廚娘鬧事,白兆輝收到消息後立刻趕去了順天府衙,外麵就有些流言蜚語傳了出來。”

白兆輝也好,寧辰安也罷,他們都要參加二月的春闈,金榜題名不過是時間問題,這些世家子弟也是各位當家夫人眼裏最好的女婿人選,有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她們的眼。

這不流言一傳出來,白夫人就急了,擔心湛非魚真的用救命之恩賴上了白兆輝,而以白府尹的剛正不阿,估計這親事還真的能成。

聽完後朱毓婷震驚的瞪大眼,呆呆的看著朱夫人問道:“所以白嬸娘想借著我的詩會警告湛姑娘,讓她不要糾纏白兆輝?”

“可流言歸流言,湛姑娘一直在裕豐樓沒外出,而且湛姑娘救過白兆輝一命,白嬸娘這般做是不是太失禮了?”朱毓婷前麵還在嫉妒外麵對湛非魚的誇讚,這會就同情起她來。

畢竟這流言也是沒邊沒影的事,白嬸娘這樣分明是恩將仇報。

“傻丫頭,你白嬸娘是防患未然,若因為這流言壞了湛姑娘的閨譽,白府尹和白兆輝隻怕真的會答應這門親事。”朱夫人無奈的搖搖頭。

雖說謠言止於智者,可京城這麼多世家千金,誰家願意娶一個名節有損的姑娘。

再者畢竟還有一個救命之恩在,白府尹和白兆輝若是置之不理,那也算是忘恩負義,說不定還會影響父子倆的仕途。

“你們都下去。”朱夫人這一開口,屋子裏伺候的丫鬟立刻領命退了出去,朱夫人的大丫鬟更是守在了門外,杜絕任何人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