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多種角度(1 / 2)

“首先,學習過生物學的人都清楚,最初一個生命是從單細胞開始的,然後這個單細胞不斷生長,發展成了多細胞,最後多細胞上長出了脊椎、神經、大腦等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

“世界上存在真正的單細胞生命嗎?”

“答案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個生命,隻要它是生命,就必定擁有循環係統,神經係統等等係統。因為這些係統每一個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用生物學來定義中醫理論的話,那麼氣血一說就是循環係統,經絡一說就是神經係統……”

李一帆又一次震驚了所有人。

“誒,用生物學也能解釋,好像一點都沒錯!”索力眼中精光大盛。

“絕了!居然能用生物學來解釋,了不得啊!”

在場的中醫全都感慨萬分。

到場的中醫愛好者和觀眾,也都驚奇不已,大有一種開了眼界的感覺。

“接下來我再用曆史學的方式來講解一下中醫。”李一帆話鋒一轉。

“什麼?用曆史學來解釋?”

“這怎麼解釋得通?”

索力等人張大了嘴巴,他們實在想象不出,曆史學怎麼能解釋中醫理論。

“對於曆史來說,解說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從社會學的方式,一種從史學觀的方式。所謂社會學,就是把曆史框架下某一個國家、城市的方方麵麵進行剖析,而史學觀是從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角度來分析。”

“我先從社會學角度來說,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

“一開始是個人,當個人發展到一定地步,然後上升到家庭,國家,最後是天下。而我們把一個國家的發展過程細化的話,其實非常類似於生物學。”

“最初,一個地方出現了一個人,這個人屬於這裏的第一個居民,是這裏的住戶。”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需要什麼呢?衣食住行,樣樣都離不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最初出現在這塊地上的人,就會開始為生存而奔波,他會弄來工具,鐵鍬啊,鏟子啊,開始開墾土地,種糧食。當吃飽了後,他冷了就開始得穿衣服,他就會開始織衣服。之後他需要住房子,就得蓋房子……”

“但是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不可能什麼事都自己做,他也完成不了那麼多事情。”

“當最初他開始為生存發愁時,他需要開墾土地的工具,於是就有相應開始製造這種工具的人出現,也就是鐵匠。然後糧食需要加工,就會有製造相關石磨的人。同樣織衣服,也就出現了打造剪子的鐵匠,和做衣服的裁縫。”

“很快,這些人就會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誰也離不開誰。他們所創造的東西,在每個人之間相互流動,就形成了一種循環係統。用曆史社會學的方式來說,這就是社會的供需關係。同生物學來說就是生物的循環係統。”

“這些人在聚集到一起後,不斷發展,他們所在的地方就從村鎮,不斷壯大,形成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