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璟對他說:“男兒誌在四方,平生一展鴻鵠誌,為理想至生死於度外一次比什麼老驥伏櫪的回憶都珍貴。”
小順子那個時候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隻知道不管他去哪裏,帶上他這個小跟班就好,但是桑璟卻拒絕了。
小順子不明白為什麼他可以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卻不願意帶上自己一程呢?
桑小暖的話像是把他隻裝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的腦子撬開了,往裏麵灌輸進去了他不得不考慮的生存之道。
小順子終於正常了,又能和小包子兩兄弟一起安安心心的去上學了。
這天晚上,榮五郎和桑小暖談起了郊區的那五塊地的事情,桑小暖說:“我們可以種一些菜,比糧食的生產周期短,可以多產幾季。”
榮五郎之前在榮家大伯家的時候幫著大伯家裏麵種地,很有經驗,他知道蔬菜的生產周期短,但是糧食是可以供人們儲存的,不僅使生活必須憑而且價值也比較高,幾乎是沒有什麼風險的。
但是桑小暖看過了這裏糧食的產量,實在是——太低了,比起現代的雜交水稻,產量不知道低了多少。
桑小暖比一之下便沒有思考太多糧食的好處。
榮五郎見她如此執拗,便也作罷,道:“那就種蔬菜吧,隨你,我們現在就準備準備吧。”
桑小暖又在腦子裏麵想了想,覺得剛剛提起來的產量與產量之間好像還有可以推敲的地方。
“你讓我再想想……明天我們一塊去地裏麵看看,我總覺得產量不好可能跟土質有關係。”她說道。
榮五郎對平安縣這裏的土質情況了解的最深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平安縣人,榮五郎有很大的發言權。
當他們來到這一片土地上時,還是上午,桑小暖摸了摸土壤,然後跟榮五郎一起在左右前後都走了走,大概知道了著一片地方的土地上一般情況下都有多大的產量。
“阿軒,這裏的人家耕地一般都是一種作物種植多長時間啊?”桑小暖問道。
榮五郎回想了一下之前的經驗回答道:“要是哪一年的作物市場價格特別高的話就會有很多農民去種植一種蔬菜,至於多少年換一個品種完全看種植者自己的想法。”
“哦,也就是說不固定嘍。”桑小暖看著眼前的早苗若有所思,又問道,“會不會有這種情況,某一家擅長種植某一種作物,所以時常種植這一種東西呢?”
桑小暖幾乎是把榮五郎當成了這個世界中的“NPC”來使用,什麼不會問什麼,偏偏他農活打獵一把抓,什麼都會,隻要桑小暖問幾乎他都答得上來。
“這種情況也有,不過種植技術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書籍上記載的也有,要是有人真想去種什麼東西也不難,所以才會產生跟風的現象啊。”
榮五郎說的很有道理,的確在古代就有了關於農業的百科全書了,種植技術什麼的是不難,但是難就難在提高產量上。
剛才桑小暖看過了這裏的土壤,發現他們已經不是很肥沃了,本來還以為是這裏的農民不懂得輪作的方法,聽榮五郎這麼說好像也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