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好像有發現。”
忽然有人驚呼,議論的聲音陡然降下來,最後鴉雀無聲。他們發現陳旭正在畫卷上撕下一層東西。
這竟然是一層紙,一層貼在畫卷上的紙,隻是之前貼得太完美,那些專家雖然覺得畫紙有點厚,但也僅僅是以為這造假的舍得投入。
卻怎麼也想不到上麵一層可以撕下來,而且這種撕還得全部打濕才行。好不容易造出這樣的精品假畫,還做舊保存幾十年。
即使知道是假畫,那也能賣十幾萬,誰舍得用水潑。
自然不可能發現畫紙後麵的秘密。那些專家判斷失誤,並不是專業技術不行,而是擺在人性的常識上。覺得造假者沒必要在畫紙內部做文章。
隨著陳旭將表麵一層畫紙撕開,底下一副圖畫漸漸展現出來,那是一副山水畫。
還被陳旭身體擋著,隻能看到邊角,便有一股古樸韻味撲麵而來,專家們眼睛大亮,忙不迭的湊上前觀看。齊風都忍不住看過來,越看越驚奇。
張宗蒼的山水畫,畫風蒼勁,用筆沉著。山石皴法多以幹筆積累,林木之間使用淡墨,幹筆和皴擦的手法相結合,表現出了深遠的意境和深厚的氣韻,一洗宮廷畫院慣有的甜熟柔媚的習氣,特別被乾隆皇帝所喜愛。
曆來都是鑒寶專家重點研究的對象,這些人自然在這上麵下過很多功夫,甚至其中一人還是這方麵的頂尖專家,個人親自研究過張宗蒼的四五幅真跡。
第一眼他便認定這畫是真跡,因為真跡有神韻,那是任何後代臨摹畫師都畫不出來的。
e6fc0cdc可是等他看到全幅畫卷,更是驚歎得都醉了。
“淺絳山水圖”
這竟然是淺絳山水圖,失傳百年的原作竟然在這裏,即使在張宗蒼的年代,這幅畫出現都會引來高價瘋搶,何況是幾百年後。
看那印鑒、看那筆法神韻、簡直是巧奪天工,毫無瑕疵,不是真跡是什麼!
連齊風都被畫卷本身吸引,看得連連點頭,滿眼放光一臉驚喜。這一刻對於藝術的欣賞,讓他忘記了賭局,忘記了一切。
“陳旭先生,你怎麼知道這畫卷內藏有張大師的真跡,難道以前有什麼文字記載,你讀到過?”畫卷類專家張煥首先清醒過來,向陳旭發問。
此時他再沒有對陳旭的輕蔑,隻有崇拜和討教,就像個渴望知識的小學生。
畫卷的底蘊不光是自身,而是它涵蓋的文化,尋找它的來龍去脈,就是在尋找幾百年前的精彩文化。這是專家們同樣注重的研究方向。
“這是我的獨特本領,五顆奉告,你隻要看它的真假就行。還對真畫有質疑嗎?”陳旭冷峻的說。
別人請教不表示一定就要說,曆來學習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陳旭不告訴他很正常。
“沒有沒有,我用人格做保證,這絕對是真跡!”張煥激動的說。
在陳旭這裏沒得到解釋,他注意力又回到畫卷本身,更仔細的全麵觀察,甚至掏出放大鏡一點點考證。
不用擔心他們會損壞畫卷,作為專家他們是這世上最懂得怎麼保護古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