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紹興師爺
王銘鏘,自稱王羲之的第四十八代玄孫,就是一名本鄉本土地地道道的紹興師爺。這幾日,王師爺正在煩惱,你道為何?
原來,燕王朱棣自發動“靖難之役”奪了建文帝的江山,改年號為永樂,史稱為永樂帝。朱棣雖然占領了首都南京,但地方上的官吏多為建文帝的舊部。朱棣總感覺這江山坐得不踏實,生怕地方上起兵反叛自己。軍師姚廣孝給他出了一計,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為名,派出大批親信到地方巡撫,實則是監督這些地方大員。派往浙江的巡撫已經到了省城,據說不日將到紹興巡察。
那你又要問了,就算是巡撫來視察,那和王銘鏘一個小小的師爺有什麼關係?
這事是和王銘鏘沒有多大關係,但卻和他的東家——方知府,有很大的幹係。皆因這方知府,據說乃是方孝孺的遠方本家,他這個知府還是當初走了方孝孺的門路才得來的。
那方孝孺因拒絕為朱棣起草即位詔書,隻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而被生性殘暴的朱棣淩遲處死。方孝孺臨終做絕命詩曰:“天將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賁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乎哀哉兮庶不我尤。”朱棣淩遲處死方孝孺還不算,還在九族之外另加一弟子族,滅了他的十族,僅被淩遲處死的就達873人,被株連者多達萬人,那真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這就是亙古未有的“滅十族”案。
隻因這方知府不在十族之列,才僥幸逃過了此劫。這次巡撫要來紹興,他焉有不緊張的道理。無奈之下,就想到要淘換一件絕世珍寶,送給來視察的巡撫大人。這件“美差”就落在了王銘鏘頭上。
那絕世珍寶豈是那麼好淘換的?這幾日王銘鏘正為此事大傷腦筋。無可奈何之下,就想到城裏最大的當鋪去碰碰運氣。當走到離當鋪不遠的一個胡同口時,無意間往胡同裏瞟了一眼,正好看到,有兩個人一左一右,用短刀挾持著一個穿長衫的人往胡同深處走。王銘鏘身在官府之中,遇到這種事就想看個究竟,就悄悄地尾隨了過去。
王銘鏘跟著他們拐了幾道彎,見離大街越來越遠,不免心中害怕,心想,自己乃是個文弱的書生,如果被他們發現,真的打鬥起來,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略一思考,心生一計,故意放重了腳步,衝著前麵大吼了一聲,“快來人啊!那兩個強盜就在前麵。”
有道是,“做賊的心虛”。前麵的兩人聽得後麵有人大喊,哪裏還顧得上回頭看真假,胡亂地捅了那穿長衫的人兩刀,把他往前一推,那人“唉呀!”一聲就被推倒了。兩人哪裏還管他的死活,撒腿就跑,轉眼就沒影了。
王銘鏘見那長衫人被捅了兩刀,暗道此人凶多吉少,這時見兩個強盜跑了,忙快步趕了過來,想看看此人傷的如何?還有沒有的救?剛剛走到近前,剛想蹲身看看他的傷情。隻見那人伸手揉了揉被刀捅過的地方,“唉呦!”一聲站了起來,身上一點傷都沒有,被捅的地方連一滴血都沒流,就連身上的衣服都沒破。
王銘鏘也是個見多識廣的人,立刻明白此人必有寶衣護體,心中一陣竊喜,暗道,“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想媳婦就天上掉下個大姑娘來。”
那人也明白是剛才王銘鏘那一嗓子,救了自己,忙起身向王銘鏘施禮道謝。此人現在王銘鏘的眼中無異於活寶一般,也忙秉禮相還。二人客套了一番,才互通了名姓。你道此人是誰?他正是胡岩裕。
胡岩裕與二妞一家逃出了白水宮,一路上曉行夜宿,路上還算太平。二妞一家是希望快點趕到中洲,到了胡岩裕的家,就能過上安穩日子了。胡岩裕盼著慢點趕路,好像想出個主意來渡過這道難關。經過大家民主表決,那結果就不用說了,胡岩裕隻得少數服從多數,緊趕慢趕就進了這紹興城。
頭一天住了店。第二天一大早,二妞就來敲胡岩裕和小三子住的房門。胡岩裕剛打開房門,二妞就火急火燎的闖了進來,道:“相公,你快去看看吧,娘病了,頭好燙、都起不來床了,還一個勁地說胡話。”
胡岩裕一聽也是有些著急,拉了二妞小手就往她們住的房間跑。二妞這時候也沒有顧及到這些了,任由他拉著跑回了房間。
進了房間,胡岩裕鬆開了二妞的小手,走到床前伸手摸了摸二妞娘的額頭,果然燙得用手摸不得,怕是得有40度,忙問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二妞道:“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好好的,今天早晨我一起來就發現這樣了。”
胡岩裕初步判斷,二妞娘得的可能重感冒,這在他那個時代當然算小毛病,幾瓶點滴下去基本就好了。不過在這個年代,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這高燒一旦不退,引起了脫水,又不能輸液,人基本就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