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各方動作
船依然在長江上航行著,江的兩岸已經被官府給封鎖了。百姓們誰也不知道,朝廷怎麼突然就封了江?紛紛猜測,很快消息就從京城傳出來了,聽說有人在法場把皇帝給劫了。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裏。這麼重大的消息,自然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人們都在互相打聽,互相猜測,開始各種消息滿天飛。傳著傳著,就開始走了樣。
有人說,那天親眼看到,一聲晴空霹靂過後,一個天神從天而降,還帶著幾個天兵就把皇帝抓走了。
也有人說,是那些受刑的女子,感動了上蒼,這才派下天兵天將來。
更有人把頭一天晚上的事也搬了出來,說是頭天晚上,雷公就向皇帝發過警告,可是皇帝不理會,這才派了手下幾名雷神雷將把皇帝抓到天庭裏去了。
在這些所有消息中,得到比較靠譜的是鶴堂的堂主司空行。因為那天鶴堂的人也去觀刑了。鶴堂的主要任務就的打探京城裏的各種情報,京城裏出了這麼重要的事,鶴堂怎麼可能至之不理呢?他們可親眼看到胡岩裕飛上行刑台的,更是在事後,聽說了那人自報家門,是什麼太平軍司令胡岩裕。
這鶴堂裏有不少人,對胡岩裕還是熟悉的。畢竟他在那金陵老號裏也住過不少日子。司空行得到這個消息就是心裏一陣緊張。那二公子可是把話傳過來了,讓他迅速查找這個胡岩裕,然後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幹掉。原來他還覺得這個任務雖然有難度,但隻要組織好,還是有可能的,現在聽了這個情況,開始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成千的錦衣衛,上萬的官軍都擋不住這個胡岩裕,憑鶴堂這幾百號弟兄,就算都集中在一起,又能怎樣?更何況,平日裏這些人還是要分散到各處打聽消息呢。考慮再三,他決定先把京城發現的事,稟報給二公子,有什麼話以後再說。
現在如果說京城裏最忙是誰?那就非姚廣孝莫屬了。皇帝被劫這麼大的事,他不可能瞞得住的,首先他想到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萬一皇帝回不來怎麼辦?他和解縉一商議,決定這事得先跟太子朱高熾通通氣,好讓他也有個思想準備。萬一皇帝駕崩,就隻能是讓太子先行繼位,國不可一日無主啊?至於那追趕胡岩裕他們的事,就交給紀綱了。反正他們這些文官去了也幫不上什麼忙,反而憑添不少麻煩。
朱高熾聽了這消息,驚得半天沒回過神來。皇帝被劫,這千古難遇的事,怎麼就會出在本朝了呢?他忙問道:“姚大人,解大人,這是什麼人幹的?如此膽大妄為!”
“回殿下!那人自報是太平軍司令,叫胡岩裕。”姚廣孝道。
“太平軍?這是個什麼組織?查過了嗎?”朱高熾問道。
“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也不知道有這麼個組織,現在我們對它是一無所知。眼著隻知道,那條船是他們的,具體他們從哪來?又要往何處去?都無從知曉。”姚廣孝道。
“命令紀綱抓緊時間查,傳令各地,也要嚴查這個太平軍。”朱高熾道。
“殿下!此事眼下不可大張旗鼓地查,如今皇上還在他們手上,要是這樣一鬧,臣怕……臣怕……”姚廣孝說到這裏沒有再說下去。
解縉一聽也忙道:“臣以為姚大人之言甚善。現而今皇上還在那些賊子手中,就算要查也得等皇上脫險以後才行。如今沒有皇帝的敕旨如何詔令天下?這是其一。其二,這幫賊似是有備而來,況且上船之後,立即東行,很可能他們的巢穴就不在內地,而在海上某島。不然的話,臣想他們也不如此囂張地把名號都報了出來。若真如此,就算我們把內地翻個底朝天,又有何用?望殿下三思!”
朱高熾這才意識到剛剛自己是太著急,亂了方寸。自己現在隻是個太子,又不是監國,沒有權利詔令天下,又聽了解縉的分析覺得很有道理。這幫賊人十之八九不在內地,要真是這樣,自己一通瞎查,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鬧得天下不得安寧。
“那依二位大人之意,眼下該當如何?”朱高熾問道。
“依臣之意,太子當先行監國,以應其急。”姚廣孝說出了此行不目的。
這一來朱高熾反而猶豫了,“隻是這太子監國也得有皇帝的詔旨才行啊?”
“事急從權,太子不可太過拘泥。”解縉也勸道。
“竟然二位大人都如此說,那也隻得先行如此了。”朱高熾道。這方麵朱高熾還是有經驗的。當年朱棣造反,他就曾經奉命留守北平。那個時候他雖然不是太子,但也是世子,雖然地位不同,但需要做的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