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兩邊分撥,各歸其位。史建安和蔡京和童貫則在場邊站著,欣賞這出戰高麗之前的君臣練習賽。三人之中,蔡京和童貫對於齊雲社的蹴鞠訓練早已經是司空見慣,均麵帶微笑,平靜地看著雙方開賽。反倒是史建安初來乍到,不知深淺,故而不敢造次。
一聲銅鑼敲響之後,比賽開始了。宋徽宗率領的黃隊自左向右進攻,高俅率領的藍隊自右向左進攻。雙方人馬齊整,聲威相當,隻是宋徽宗自有一股君臨天下的威嚴氣勢,皆且年輕氣盛,舉手投足之間更加朝氣蓬勃,活力十足。
史建安的第一感覺就是宋徽宗的黃隊肯定要大勝,可是隨著比賽的進行,這種想法逐漸地被推翻。雖然宋徽宗健壯敏捷,士兵為了在皇上麵前表現更是全力拚搏,可是高俅老奸巨滑,精於蹴鞠,又教宋徽宗年長,對於蹴鞠早已是鑽研極深。眼見黃隊大舉進攻,氣勢如虹,卻也毫不慌張,穩穩當當地後退十步,避過鋒芒,再散開陣型,全力防守。
現代足球雖然是傳承於古代蹴鞠,然而大宋時代的蹴鞠卻和足球有著許多不同。首先蹴鞠比足球要小上些許,更易於腳下控製,其次蹴鞠的彈性要比足球好,更利於使出倒掛金鉤之類的華麗招數。再次,蹴鞠是七人運動,足球則是十一人運動。足球講究配合,講究戰術,而蹴鞠則幾乎是強者的表演,英雄的專利。在蹴鞠場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個人帶球長驅直入,而後飛球破門!蹴鞠隻講究“向前,閃躲,進球”,其他毫無戰術配合可言。
高俅雖年歲上去了,行動卻未見遲緩,盤帶過人和防守阻截利落無比,毫不拖泥帶水。他雖然是個心術不正,權傾朝野的大奸臣,蹴鞠卻踢得當真不錯!而且在蹴鞠場上,高俅的全局戰略觀明顯要比宋徽宗強,宋徽宗是少年人心性,一心隻想著贏球,故而急攻好進,時常單兵作戰,陷入對手的重重包圍之中。
可是高俅卻是個聰明人,麵對著宋徽宗這樣決定他的榮華富貴的主子,他自然不能毫無顧忌地血拚到底,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宋徽宗下不了台。論實力高俅遠在宋徽宗之上,黃隊更加不是藍隊的對手,可是高俅卻清楚地知道,這場比賽自己是絕對不能取勝的!否則宋徽宗定然會意興闌珊,甚至龍顏大怒,那可就不好玩了。
然而又不能輸的太明顯,否則宋徽宗會更加不高興!為了備戰半月後與高麗一戰,宋徽宗早已吩咐要全力拚殺,務求提高,如果就這麼隨隨便便地放水的話,那是萬萬不可的!好在高俅也不是第一天和宋徽宗踢球,深知他的習慣秉性,因此並不著急,穩穩當當地進行防守反擊。
高俅進行反擊的時機很是講究,恰當好處。常常是讓宋徽宗進球之後,忽然加快進攻節奏,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摧毀宋徽宗的防線,然後飛身破門。宋徽宗不進球,高俅絕對不進球,宋徽宗進球之後,高俅必定發起一波攻勢,扳回比分。
踢了半天,看似你來我往,龍爭虎鬥,其實卻是高俅在艱難地配合,艱難地演戲,宋徽宗使出渾身解數,出了一身大汗,最終比分定格在八比七。
宋徽宗很是滿意,疲憊道:“高愛卿,你的腳法越來越厲害了!朕使出渾身解數,才能勉強贏得一球,若是稍有鬆懈,可就要敗在你手了!”
高俅露出疲態,陪笑道:“是皇上越來越厲害了!臣率將士全力拚搏,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抵擋不了皇上的天威!”
宋徽宗大感受用,道:“高愛卿,你也要加強訓練哦!蹴鞠乃靈異之物,需勤加苦練才能無往不利!”
“臣等受教了!”眾兵士齊聲道。
宋徽宗問道:“對了!高愛卿,蔡愛卿,朕命高衙內和蔡攸一同出戰高麗一戰,為何現在還未到場啊?”
高俅連忙道:“犬兒早已等候多時,隻等皇上召見!”
“叫他們上來吧!”宋徽宗揮手道。
高衙內和蔡攸快步跑來,見得史建安,不由得怒由心聲,道:“爹!這廝就是史進!正是那日羞辱孩兒之人!”
眾人聞言一驚,不知何處此言。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