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朝堂(1 / 2)

初七,大朝會。

“啪!”

禦道外,一聲清脆鞭響,太極殿門口,一名身穿大紅蟒袍的禮官太監走出來,扯著尖銳嗓子,大聲喊道:“百官上殿!”

禦道下方,早已經等候多時的文武官員,正襟衣冠,麵色嚴肅,按照排位順序依次進殿。

冷風吹著,旗杆筆直,一麵麵紅底鑲黑邊龍紋旗隨風而動,獵獵作響。

每一杆龍旗底下,都站立著一名禁軍侍衛,黑色鐵甲,腰間挎刀,身上散發出森寒冷意,讓人不敢靠近。

皇宮禁軍,每一個都是從邊軍裏麵挑選出來的精銳士卒,飽經戰場。

實力最低,也都是‘真血境’武者,雖然隻有六千人數,但卻是楚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

燕國最強兵種,重甲狼騎兵,曾經三千人打的楚國三萬步卒大敗,丟盔棄甲,卻在數百禁軍手中折戟沉沙,戰損過半,可見禁軍的恐怖實力!

走過丹墀玉階,進入太極殿。

眾多文武大臣悄悄看去,燕王早就已經到了,端坐在龍椅之上,一臉威嚴。

“臣等,參見陛下!”眾臣恭敬行禮。

“免禮。”

楚風淡淡開口,他看一眼底下眾多大臣,開門見山,道:“今日朝會,孤王隻與各位討論一件事情,那就是五萬大軍的出征線路。”

楚國地域狹窄,土地稀薄,全國劃分出十九個郡,每郡下設五府、二十餘縣,全部人口不到兩億。

除了一些幕府私兵,訓練新卒,真正的可堪一戰的主力大軍,總共才不到二十萬人!

兩國邊境,神威侯‘黃侗’帶領十萬大軍,戍守邊界,抵擋住燕國的強勢兵鋒,寸土不失。

兩個多月前,楚太祖為了引虎驅狼,對內施壓,一封密旨,命令黃侗調動兵馬,入侵燕國。

計劃很好,隻是他錯估了對手的實力,與燕國太祖一場大戰,落敗而歸。

黃侗帶領的十萬邊軍,為了掩護撤退,與敵陷入慘烈大戰,損兵折將,幾乎折耗了三成多的兵力,損失慘重!

燕國立刻趁機發兵,威脅索要三郡之地,相當於楚國五分之一的國土麵積。

楚風自然不會答應,要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前去支援。

兩國開戰,大戰一觸即發,燕國一旦傾力出兵,黃侗剩下的七萬人馬,肯定不會是對手,軍情火急。

十萬大軍如果戰死邊關,燕軍長驅直入,縱然楚國再有二十萬大軍,也都絕不是對手,甚至會有滅國危機!

“兩日前,黃侗已經派人求援,燕國仍然在往前線增兵,觀察敵營規模,不下二十萬人馬。”

“陰山關,雖然是我邊境第一雄關,但是黃侗帶領剩下兵馬,麵對三倍敵兵,也是難以支撐月餘時間。”

楚風一揮手,貼身太監端著一隻托盤,上麵抄寫了十幾份的邊關急奏,分發給每一位文武重臣。

“大軍出征,不能急速,郢都到陰山關,最快也要將近三個月時間。”

“孤王召集眾位,是想問哪位愛卿可有辦法,能讓孤王天降神兵,一月之內趕到戰場?”

楚風聲音落下,底下眾臣竊竊私語,為首朝廷大臣,將軍,也在默默看完手裏麵的奏報。

“回稟陛下,五萬大軍行路緩慢,哪怕日夜輪轉,人馬不歇,也不可能在一月之內趕至陰山關!”

一名中年將軍站出隊伍,說道:“微臣提議,可先派遣一支騎兵勁旅,飛馬增援,命令沿路所有官員、驛站,提早準備好換乘馬匹,可以解決部分兵力。”

楚風問道:“孫將軍,按照你的方法,可以最快增援多少人馬?”

“這……”

孫將軍眉頭一皺,道:“陛下,緊促一些,可以提前增援五千人馬。”

“五千人?”

楚風搖頭,道:“哪怕這五千人全部由皇宮禁軍組成,也是難解燃眉之急!”

“陛下,萬萬不可將全部禁軍將士派出前線,禁軍乃是拱衛皇宮,保護宗室的重要力量,派他們前去,皇宮空虛,萬一後方遭到襲擊,後果不堪設想!”

楚風看去,說話之人是一位年邁老臣,楚姓宗親,按照族譜輩分,是楚風的“叔伯”一輩。

“陛下,孫將軍的辦法,微臣亦不敢苟同。”

一名中年官員站出,是兵部主事郎中,他大聲說道:“大軍出動,糧草先行,神威侯率領七萬孤軍,現在最缺少的不是人馬,而是兵器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