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原是被路見不平(1 / 3)

此人是一位長發白須的老者,一身白色長袍隨意於身,雙手負後,踏步而行,說不出的寫意風流。

十一離著此人老遠便瞧見了他,金丹境。

這段時日以來,十一為了增進修為,鞭策自己,在血鳶的建議下,將他自己的識念無時無刻不再輻散開去,即便是睡覺之時,也要保持自己的識念覆蓋自己周身三丈之地,要做到但凡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第一時間醒來,並且做出最為正確的應對之法。

若是識念之力耗光,便停下歇息片刻,用血鳶教給十一獨有的方法恢複識念。

如此循環往複。

起初第一次,眾人幾乎要休息兩三個時辰,才能繼續動身,當時十一第一次將自己的識念消耗一空之時,隻覺天旋地轉,頭痛欲裂,雙目之中不停泛起黑幕,仿佛隨時都會暈厥當場,然後人事不省。

後來次數多了之後,也便習慣了,到得現在,十一已經完全感受不到識念用光之後的那般難受感,甚至還有種習以為常,頗為享受之感。

再加之以十一現在極境者的修為,使得他本就強於常人的識念更加寬廣渾厚一些。

這也造就十一識念的根基穩健,再鍛煉起來,雖說每前進一步都極為艱難,單好在十一無需去摸索前進道路,東一頭西一頭的亂闖,他隻需要按部就班地鍛煉自己的識念,便可。

省事卻不簡單。

於其裨益之大,無可估量。

這些時日無時無刻的訓練過來,十一的識念差不多已是同一位金丹境中,那些極為擅長識海元神之類的煉氣士們,相差不多。

大得很。

他識念能夠輻散周圍覆蓋之處,由最初的十數丈距離,到得現在,換言之在經曆過這些時日的苦修鍛煉後,已有駭人的百丈距離,而他若是將識念化為筆直一線,向外探究,最遠甚至能夠擁有千丈距離。

這般數字雖簡單,可卻駭人至極。

要知道不說與他同境的三境煉氣士,單說一般的金丹境煉氣士,其識念之遠,圓形擴散覆蓋也不過是數十丈距離,即便是不計清晰度的直線距離,也不過是五六百丈的距離而已,遠遠沒有十一所輻散開的識念距離來的遠。

識念越是修煉,其難度便越是呈幾何倍數的增長,待得日後境界上去,若是沒有外力輔助,即便是僅增加一丈距離,也是難如登天。

再說回現在,十一在瞧見那位漫步在官道驛路上的金丹境老者時,幾乎是下意識停下腳步,雙目微凝,卻低頭不敢直視那位老人。

他心頭砰砰直跳,他小聲詢問血鳶,小坑鳥,金丹境,以我現在的實力,勝算大麼?

金丹境。

世間為何會有不入金丹境,終身無緣法,已是金丹客,方為我輩人這般幾乎是鐵一般的定律,不管十一走到哪裏,不管在哪個門派之中,其對自己門下弟子所言的告誡之言,來來回回也不過是這幾句而已。

原因無他,因為地境中期金丹境於煉氣士而言,是一道隔開天塹般的分水嶺。

金丹境,能夠真氣化液,並且繼續凝練,最終在丹田之處,凝練出一顆拇指大小的金色丹丸。

單單是這顆金丹所蘊含的真元,就相當於是數位地境初期的築基境煉氣士相互疊加。

這也是為何金丹境之下,幾乎無人能夠越級挑戰的原因,相差太大了。

除此之外,金丹境在突破之時,會經曆煉氣士修煉一生所需要經曆的第一道天雷劫。

四九雷劫。

雷劫威力大小,因人而異,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雷劫看似是為了阻礙這些逆天而行的煉氣士們繼續登頂大道,實則這些雷劫都會幫助渡劫之人重塑筋骨經脈,還會借由這次雷劫,幫助渡劫之人感應自身的大道契機,同時還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會在雷劫之中感應和頓悟到隻屬於自己的神通法術。

隻是這最後一條,數十萬渡劫之人中,可能僅有一人才有幸有此機會。

且近百年來,這般絕世天才,已經銷聲匿跡,從未出現過。

故而是否達到金丹境,幾乎是成為了能夠衡量一個低級煉氣士天賦實力高低的標準。

畢竟金丹境以下,皆屬於天賦根骨終身無望大道緣法的凡俗之人,即便是已入地境,成為地境初期築基境的修士,也不過是被這些真正的山上之人,稱作是住在半山腰上的凡俗而已。

事實上,在其眼中,半山腰同山腳下,並無區別。

而隻有破境於金丹境之上,才算是真正踏入了修行第一步,才算是過了山腰,有資格繼續攀登大道巔峰。

至於最終是否能夠登頂,還是要看各自的天賦根骨性情機緣和氣運。

其中氣運一點,至關重要。

天才雖少,但曆史上還是會有如繁星拱月般出現許多,幾百年間的積累下,還會出現一位如皓月當空的絕世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