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怕再搶下去的話,劉氏一著急,莫要再把碗給打碎了。宛老三那混蛋就又找到吵鬧的由頭了。

“對了,娘,這段時間出了啥事,剛剛宛老三說的鹽是咋回事呢?這鹽不是一直官家在賣嗎?怎麼能說漲價就漲價的,聽你們剛才說的,好像這價還不是一般的高呢。”

眼睛瞅這劉氏利索地收拾桌上的碗筷,宛蓮想到剛才的疑惑,一口說了出來。

的確如宛蓮所說,這食鹽向來都是官府在售賣。

其實,最初的時候,食鹽私人也是可以自己經營的。隻不過,好多的商人富甲,開采出鹽礦後,將食鹽提煉出來,拿到市場上去銷售。這食鹽是老百姓每家每戶的必須品,市場大需求多,很快的,那些開采鹽礦的人便收獲得盆體滿缽。這下,官府裏有些人便紅了眼,在皇帝麵前參了一本,道盡那些人的壞話。皇帝受了慫恿,下令將鹽礦完全收歸官府,食鹽也實行專賣,像食鹽的生產、運輸和銷售,所有的環節都由由官府直接組織進行,禁止私人經營。

不止如此,為了保證官賣收入,這些采煉出的食鹽,流通環節也被官府嚴格控製,銷鹽區域也是嚴格劃分,實行銷界政策。也就是不同產區采煉出來的的食鹽,就被限製在某一地區銷售,不得逾越界限。

比如廣南一帶的食鹽,就不能銷到與之臨近的虔州附近,因其是來自外地的淮鹽銷區。這種人為規定,使得交通不便偏遠落後地區的民眾難得食鹽。

最重要的是官鹽不僅估價高,質量更是低劣。官鹽運輸過程中,還被那些黑心的官員夾雜些泥砂和硝石,味道苦惡,根本就沒法食用。

青溝村雖是地勢也算偏遠,但是近些年來,食鹽這一塊倒還比有些地方要好得多。從來還沒有那些以次充好的事情,而且價格一向穩定。

“是啊,聽你爹說。上次他去鎮上集市買東西,這鹽突然就漲價了,價格翻了幾番。原來買四、五包食鹽的錢,現在就隻夠得上一包。你也知道的,咱鎮上就隻有那一個地方賣鹽的,他要漲價,我們這些老百姓哪裏會有法子。這鹽是天天都要用的,價再高,也得買,隻能是少放點吧。”

說到這裏,劉氏歎了口氣。端起手中的一摞碗,劉氏就朝廚房走去。官府的事情,她一個小小的農婦,哪裏懂得。

宛蓮一見,趕緊將桌上剩下的菜盤子端了起來,跟著劉氏去了。

廚房裏,劉氏已經在洗起了碗,見宛蓮走進來,看著她輕聲說道:“宛蓮,你也甭和你爹置氣了。這鹽漲了那麼多,這段時間,江裏麵也沒啥魚,他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也打不回多少的,難免火氣大了點。”

“再咋,那也不能衝你發火。反正我見不得,隻要他對你不好,我就對他不客氣。哼!”

說完,宛蓮揮揮拳頭,最後,鼻子裏重重哼了一哼。

劉氏一見,忍俊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