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章 (3747字)(1 / 3)

第一卷 第三章 (3747字)

東陵盜寶,孫殿英自認為是反封建的革命行動。一次他對別人說:“滿清殺了我孫家祖宗三代的人,我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先生有同盟會、國民黨,他是組黨建會革滿清的命。馮煥章(即馮玉祥)有人有馬,他是用槍杆子逼官。我孫老殿是個大老粗,槍沒有幾支,馬沒有幾匹,隻好崩皇陵,革死人的命。報紙上罵我,說我盜墓。吳稚暉也在北京報紙上寫文章,捕風捉影把風波鬧得很大,想整治我。不管盜墓不盜墓,我是對得起祖宗,也是對得起大漢同胞的,”

東陵事發,雖然當時風聲很緊,但孫殿英並沒有把它當作太大的一回事,他手下的師長譚溫江,其時到北京辦事,被偵緝隊以盜寶販賣的罪名拘捕,但每日住在鐵獅子胡同舊陸軍軍部內,好酒好肉,好茶好煙,受到了特別的優待。

孫殿英得知他的人被抓之後,派人一打聽,心裏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從此不薦過問。後來由平津衛戍司令閻錫山組織了一次對譚溫江的軍法會審,也隻不過是做做樣子。不久,閻錫山便將譚溫江釋放,還派憲兵司令楚溪春將譚送至車站。

此時,蔣介石說過要“抓人法辦”。話傳到孫殿英的耳朵裏,他說:“法辦就法辦吧,怕的是孬種。眼下,在咱中國,誰成氣候還說不定呢,你蔣光頭咋唬個啥!”話是這麼說,但相信錢能同神的孫殿英終就將老蔣“擺平”了

蔣介石來到北平視察,在歡迎宴會上被他的秘書長陳布雷請回總司令行轅。

汽車馳入王府後院,還未停穩,就跳下車,侍衛官給總司令拉開車門。

當蔣介石探出頭來,夫人宋美齡和宋藹齡、宋子文、孔祥熙等一大家子人,就都站在台階上來歡迎他。一個個滿麵笑容、一身喜氣。沒容他說話,眾人一哄而上,把他擁進了書房。

蔣介石被“皇親國戚”們的神秘動作搞得莫名其妙,慍怒地問:“什麼事?”

一雙雙笑成一條線的眼睛,這下都集中在宋美齡身上。蔣介石那雙冒著寒光的眼情,自然地也轉向她。

“嗯——你自己看啦!”宋美齡嬌嗔地一指。

蔣介石這才注意房中擺著十幾隻粗笨的木箱。他的目光落在揭開蓋的木箱內。

“啊!”這位曾目睹過人間最下賤,最齷齪、最卑鄙的事物,也見過世界上最新奇、最昂貴、最珍奇的物品的總司令,萬萬沒有想到眼前竟有這般奇異的珍寶,一時被鎮住了。

接著,宋藹齡、宋子文、孔祥熙等人揭開一隻又一隻裝滿金銀珠玉、古董珍玩的箱子。

蔣介石連連發出“啊啊”的讚歎聲,眼神由疑惑、驚詫,變得無限興奮了。最後,他那明亮、亢奮的目光變成一個問號,落在年齡最長的宋藹齡身上。

“阿門,上帝的賜予!”宋藹齡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真誠地向他祝福。

“一位軍人獻給您的!”宋子文興奮得聲音顫抖。

宋美齡立即告訴他:“那位副官是孫殿英軍長的代表,我安排他在前院休息。”

這些奇異的珍寶中,有一件是慈禧珍愛的夜明珠。

慈禧太後隨葬夜明珠究竟是怎樣一件珍寶?據記載,慈禧太後含於嘴中隨葬的夜明珠,是一塊近似球體形態、秤重為清代四兩二錢七分、相當於現在787.28克拉的金剛石原石。其估價在1908年時值108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時8.1億元人民幣。

這顆夜明珠的來源,很可能是失蹤已久的“莫臥兒大帝金剛石”,“莫臥兒大帝金剛石”最早出現在印度南部。1657年印度莫臥兒王朝征服兩小國,統一印度南部,該寶石因而流入莫臥爾王朝宮中。然而,翌年莫臥兒王朝發生政變,寶石在混亂中神秘失蹤。雖然法國旅行家兼寶石學家塔瓦尼阿描述1665年在莫臥兒王宮中見過一顆具有280克拉和玫瑰琢型的優質淨水金剛石,認為那就是“莫臥兒大帝金剛石”,其實那隻是前者的替換品。真正的“莫臥兒大帝金剛石”在阿富汗牡蘭尼王朝8次入侵印度其間被搶掠到阿富汗。清代乾隆朝於1760年鎮壓準噶爾叛亂,威震南疆。阿富汗亦向清臣服,於1760年與1762年兩度派使團向清廷朝貢。“莫臥兒大帝金剛石”便作為貢禮流入了清廷,一直傳到慈禧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