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二年初春。
這個月份絕對是個好時候,春風起,萬物生,一派欣欣向榮。原本應是個鳥語花香的好季節,可是對於當今的聖上而言,就不見得有多美好了。
不是皇帝他氣量狹小,而是這事不管淪落到那個皇帝身上,恐怕都不會有本事心如止水的去麵對的;畢竟亡國這回事,從當事人的角度來說,不管怎麼看,都讓人高興不起來。
大燕朝立國少說也有三百年了,除卻馬上打下天下的太祖皇帝,其他剩餘的,大多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若是不折騰,大多都還是個不錯的守成之主,所以一路走下來,雖然磕磕絆絆,經曆過幾次不大不小朝廷內部的爭鬥,但大多時候都還是國泰民安,老百姓也還算比較給麵子,沒有人平白出來折騰的。
畢竟在還有口粥可以出來喝的時候,誰也不會吃飽了撐的起來鬧事。人都是惜命的,命再賤的人,也都想好好的活著。
可這不巧的是,如今在位的這個小爺,是個頗有想法的人。
老皇帝把一個還算安穩的朝廷交到了這個富不知道多少代的手裏,眼看著國庫裏那堆金躺玉的銀子多到溢了出來,皇帝自覺,自己不應該辜負了祖宗這幾代嘔心瀝血的積累,於是,決定拿這些銀子好好幹幾件大事。
您覺得他要幹嘛?
大興土木修宮殿?不不不,那太老套了,根本就不夠玩的。而且修幾座自己可能都不會進去住幾天的宮殿,實在是無法彰顯自己的英明神武。於是,勵誌想要成為千古一帝的新君,做了件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很能顯示自己功績的事。
他打算發動對外的戰爭,地點和對象人家都打算好了,那就是西南的獠人。
那地方是個蠻荒之地,常年多生毒蟲邪瘴,而且據傳說那地方的人通曉妖法邪術,當年太祖皇帝幾次想要攻打,最終都不得不因為各種原因而作罷。
而當今的皇帝對此卻來了精神。太祖都做不到的事情,若是自己做到了,那豈不是名垂青史了。
對於這個決定皇帝很是得意,雖然有些個保守的大臣提出過反對,但都在皇帝的鐵腕下被鎮壓了下去,於是,浩浩蕩蕩的征伐西南的戰事打響了。
對於這一場戰爭,所有人都不看好,倒不是對皇帝沒有信心,也不是太過看得起西南的獠人,最主要的是,皇上派出的那個領兵主帥,實在是讓人一言難盡。
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皇帝想必是對這個說法深信不疑的,也正因為如此,皇帝在選大軍的主帥時,很自然的就選定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雍王殿下。
要說這雍王也是個妙人兒,京城裏傳言,此人有三不知;第一是不知自己有多少錢,第二是不知自己有多少女人,而這第三不知也就更順理成章了,這人更不知的是自己有多少個孩子;除了他那續弦的王妃生下的唯一一個嫡子之外,其他的恐怕平常麵都沒見過幾回。
而就是這麼一位,被母親和兄長寵的如此荒唐的紈絝子弟,成了皇帝征討西南獠人的主帥。據說,這位元帥在出征的時候,喝送行酒的時候,手都是抖的。
但就是這麼一位不靠譜的元帥,最後,竟然打勝了。雖然贏得很慘烈,大燕可以說是為了這場戰爭徹底掏空了自己的家底兒。但好歹是勝了。
不過那個紈絝子弟居然能打勝仗?簡直是不可思議,或者說是令人費解。
不過等到大軍回朝之後,這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團才解開。原來,這一切戰場上謀劃的功勞,和雍王半毛錢都沒關係,全是他帳下一名小將的計策。
皇帝對這名小將很是欣賞,派人一打聽,原來這小將也是名門望族出身;那小將軍姓蕭,是蘭陵蕭氏的公子,家裏排行第三,名叫蕭慎。少年英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雖然與以詩書傳家,自詡名仕的蕭家人比起來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這不妨礙他憑借自己的本事來建功立業,就像他自己常說的那樣:
“大丈夫當靠自己的本事建功立業,隻想著祖宗蔭奉,算什麼本事。”當然,他是家裏的庶子,繼承家業原本也沒他什麼份就是了。
不過皇帝的欣賞,卻也間接的給他惹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首先看他不爽的就是原本的老上司雍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