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2 陸康的書和刻(1 / 1)

第十八章 2 陸康的書和刻

書畫篆刻,屬於我國傳統的藝事,尤其書和刻,關係更為密切。倘沒有書法修養,貿然奏刀,猶諸孤軍作戰,是難操必勝之券的。曆來治印者,如西泠八大家,書法都有一手,延及民初,那吳苦鐵、王冰鐵、錢瘦鐵、鄧鈍鐵所謂“江南四鐵”也是書刻並擅。

直至目前的青年新秀,亦不例外,姑以其中翹楚陸康來談,他是學術耆宿又兼書法的陸澹安的文孫,淵源家學,先從歐陽率更的《九成宮》,打好楷書基礎,複習《化度寺》、《虞恭公碑》、《麻姑仙壇記》、《告身》墨跡。張墨女墓誌、龍門二十品,以及各家篆隸行草,無不鑽研探討,深入堂奧,所以他的刻印,運刀如筆,施朱自有帖的意致,布白自有碑的氣息,斌媚質樸,交相映發。他曾列陳巨來門牆十多年,又複請益於錢君匋、來楚生,沉浸饜飫,蹊徑別開,比諸豳笙韶管,眾樂遍陳,也就遠軼凡響了。他有“汔可居印譜”,印凡三千方,蒼茫端肅,瘦勁腴潤,麵目各個不同;而舒緩驟急,滯重飄逸,風格亦在在有異。

最妙的,錄取鬱達夫句“生怕多情累美人”朱文七字,帶些傾斜勢,初看似乎草率不夠勻稱,細矚一下,反覺純任自然,天然酣足。這是神化之筆,什麼矩蕻範疇,表麵上給他打破,實則內在上卻被控製於潛默之中。這是談何容易?無怪藝術大師劉海粟要稱許他為“張一軍於印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