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3 《春水情波》和潘伯鷹
《春水情波》這部愛情片,共十本,那是一九三三年,由上海明星公司拍製的。編導者鄭正秋,攝影者顏鶴眠,主要演員為胡蝶、胡萍、嚴月嫻、孫敏、王獻齋。這時明星公司,在電影界占托拉斯地位,凡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胡蝶任主角的片子,賣座率高,拷貝遠銷東南亞一帶,這是可操勝券的。當然這部影片,絕不例外。平常的片子,不是九本,便是十一本,很少為十本,因十本和折本諧音,折本不是生意經,這是一種迷信觀念,好得靠著胡蝶牌子硬,一定能賺錢,也就打破這個忌諱了。
這個劇本是從哪兒來的?《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沒有說明。據我所知,那是亡友潘伯鷹的作品。伯鷹乃安徽懷寧人,是著名的書法家。流寓津滬間,早年他在天津《大公報》的文學副刊上,用鳧公筆名,定《蹇安五記》,即《人海微瀾》、《隱刑》、《強魂》、《稚瑩》、《殘羽》五中篇連載,其中尤以《人海微瀾》最富戲劇性。資料是吳宓詩人供給他的。書中人名,有一個名海倫,那是伯鷹偶爾翻閱《北京女高師同學錄》,覺得這個海倫名兒很新穎,便取之為書中人名。吳宓看了,欣然介紹海倫和他相晤,談得夠味。明星公司鄭正秋找到了《人海微瀾》這個本子(《蹇安五記》已刊為單行本),經過改編,易名《春水情波》,這個淵源,外間知道的很少。伯鷹其人很風趣,我在這兒連帶敘述一二。他一度任楊永泰秘書,某次,張學良有機要事親來訪楊永泰,適楊公出,伯鷹貿然代見,楊知之,大不以伯鷹為然,伯鷹亦大不以楊為然,悻悻立卷鋪蓋,不辭而行。伯鷹寓滬很久,初居四川北路,後遷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對麵,後逝世於此,在萬國殯儀館舉行大殮。說者謂:“伯鷹設計周密,並打算到身後,省卻運移遺體的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