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1 吳湖帆藏畫軼事(1 / 3)

第二十三章 1 吳湖帆藏畫軼事

吳湖帆是幾十年來在國畫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當時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為海上四大家;又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為“三吳一馮”。歲月流逝,這五位老畫家,都先後去世了。

吳湖帆,江蘇吳縣人,因為誕生在燕北,所以取名燕翼。更名萬,字矞駿,又字東莊,作書畫則署湖帆。這些名號,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他是金石大家吳大瀓的文孫。大瀓為清顯臣,擅山水篆籀,著述豐富,如《齋詩文集》、《齋集古錄》、《古籀補》、《古玉圖考》、《權衡度量考》、《恒軒吉金錄》等,當時嘉惠士林,而複延澤後代,影響是很大的。大澂兄弟三人,兄大根、弟大衡,自己原名大淳,為避清同治帝載淳諱,改為大澂。大根號澹人,子本善,字訥士,為湖帆的本生父。大瀓子早死,以湖帆為繼承,因此成為大瀓的直係。他的本生父訥士,寫得一手極好的行書,主持吳中草橋學舍,造就人才很多。某歲,出重金購得一顧亭林親筆加注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稿本,視為瑰寶。既而晤昆山名士方唯一,他就想到顧亭林是昆山人,這部稿本,是昆山的文獻,當歸昆山人保存,便將這部書送給方唯一,唯一不欲據為私有,便轉入了昆山圖書館。

吳湖帆生於一八九四年(光緒甲午)七月初二日。幼就讀於長元和第四高等小學,及草橋學舍。當地環境絕勝,繞著玉帶河,兩岸垂柳,毿毿飄拂,附近一龍池禪院。這時,同學有葉紹鈞、顧頡剛、顏文梁、王伯祥、江小鶼、蔣吟秋,範煙橋、江紅蕉,華吟水、陳子清和筆者,風雨芸窗,相互切磋。吳湖帆學名吳萬,頗喜繪事。崇明羅樹敏、樊浩霖任圖畫教師,胡石予任國文教師。石予擅畫墨梅,這對湖帆都有一定的影響和鼓勵。湖帆喜臨池,初學董香光,中年仿瘦金體,晚年得米襄陽《多景樓詩》手跡,朝夕浸淫海嶽,揮灑自然,作擘窠大字,益見魄力。又學篆刻,摹吳讓之、黃牧甫,但不多作。陳巨來尚藏有吳湖帆刻“吳萬寶藏”朱文印,範煙橋藏有“愁城俠客”閑章,煙橋在浩劫中含冤死,此印不知去向。

吳湖帆和陳巨來具有特殊的交情。原來巨來學刻印於嘉興陶惕若(善乾),一九二四年拜趙叔孺為師,經叔孺指點,巨來漸漸懂得了刻印的章法和刀法。有一天,巨來訪叔孺師,見座上有人出示隋代《常醜奴墓誌》請叔孺審定,巨來始知這人是吳湖帆。叔孺見墓誌的卷首鈐有“醜簃”二字白文印,剛柔兼施,頗有功力,問是誰所刻?吳湖帆答以自刻。巨來對之,暗自欽佩。這時叔孺即為二人作一介紹。湖帆對巨來說:“您的印神似汪尹子,我有《汪尹子印存》十二冊,可供您參考。”當時巨來對汪尹子其人,尚無所知,叔孺告訴他:“汪尹子為清初皖派大名家,和程穆倩、巴慰祖齊名。現在湖帆既有此珍藏,你可假之一觀,以擴眼界。”湖帆告辭時,便邀巨來同到其家,一觀汪氏印譜。巨來看後,愛不忍釋。巨來此後治印,爐火純青,白文又極工穩老當,主要得力於此。湖帆所用印一百數十方,其中多半為巨來所刻。湖帆得宋黃山穀手書《太白詩草》卷,卷首句為“迢迢訪仙城”;又得宋米襄陽書《多景樓詩》,有句雲:“迢迢深海大鼇愁”,請張大千畫“迢迢閣圖”,後出明代青田佳石,請巨來刻“迢迢閣”三字印,巨來立即奏刀,為一精心瘁力之作。湖帆家藏《十鍾山房印舉》大本凡三部,每部九十九本。蓋山東濰縣陳簠齋(介祺)藏有三代秦漢魏晉古璽九千餘方,誇稱為“萬印樓”,拓輯《十鍾山房印舉》,乃小型本,擬重拓十部大本,而資力有所未逮。這時,吳女澂方任湖南巡撫,即彙銀三百兩,資助其事。簠齋拓成十部大本後,以三部答酬大,並附拓小本,又專拓兩麵印十二冊、玉印一冊。壬戌年(一九二二年),湖帆以大本一部售與上海商務印書館,代價八百元。商務印書館印《十鍾山房印舉》,每部售二十元,即湖帆家物。又一部被張魯庵以銀一千兩購去。那專拓兩麵印十二冊,便贈給巨來。又湖帆家傳古璽印四十餘方、官印五十餘方、將軍印二十八方,大澂生前特別珍愛,裝在乾隆紫檀匣內,湖帆全部請巨來精拓,朱墨燦然,很是奪目。湖帆畫扇,巨來藏有四十五柄之多,有山水、花卉、翎毛,那翎毛尤為難得。

湖帆多旁藝,雅擅填詞,嚐請益於當代詞家朱古微、吳臒庵,與廖恩燾、冒鶴亭、夏敬觀、金兆蕃、仇述庵、呂貞白、林子有、吳眉孫、鄭午昌、夏臒禪、林半櫻、龍榆生、何之碩輩結“午社”,刊有《午社詞集》傳布海內,和“舂音社”、“著涒社”相聲應。湖帆集宋人詞為《聯珠集》,複影印《佞宋詞痕》五卷,附補遺及外篇,均湖帆親自錄寫成一大帙,異常古雅。湖帆藏有四部歐帖,稱“四歐堂”,這四部歐帖中,除《虞恭公碑》為大家舊物外,其餘《化度寺》、《九成宮》、《皇甫誕》原為湖帆夫人潘靜淑家藏。湖帆擁此四帖,即名其長子為孟歐,次子為述歐,長女為思歐,次女為惠歐。不久,湖帆便將這四部歐帖讓歸公家了。靜淑逝世時,年僅四十有八。所作詞稿,名《綠草詞》,湖帆因喪偶取奉倩傷神之意,更自名為倩,號倩庵,並請陳巨來為靜淑刻名章及藏印十多方,鈐在遺物上,以示悼念。此後又和顧抱真結婚。抱真於《綠草詞》後,題《一點春》詞雲:“避難離鄉日,已經十八年。當時未曉寄身處,花滿河陽爛漫天。綠遍池塘草,豔稱如眼前。瑤琴一曲聽天上,料理夫人斷續弦。”湖帆為抱真作有《鳳棲梧》一闋雲:“患難夫妻餘十載,情性相融,不是能求買。危處同憂安共快,精神饑渴如連帶。坦離心腸無掛礙,辛苦家常,順逆多深耐。裙布荊釵風未改,從經離亂存儀態。”足見伉儷是很相得的。可惜經過浩劫,湖帆冤屈謝世,連及抱真,強勞過度,致疲憊仆地,又複失於醫治,也含冤而死。

潘靜淑較湖帆長兩歲,生於一八九二年。一九二一年,靜淑虛歲三十,是年歲次辛酉,正與宋景安刻《梅花喜神譜》幹支相合,該譜亦為潘氏家藏,靜淑父仲午於當時贈送湖帆夫婦,湖帆即榜其室為“梅景書屋”。“梅景書屋”的收藏,海內聞名者,有唐高宗臨虞永興《千字文》,南宋楊皇後《櫻桃黃鸝圖》小橫幀,宋梁楷《睡猿圖》,宋王晉卿《巫峽清秋圖》,宋高宗《千字文》,劉鬆年《商山四皓圖》,趙鬆雪《楊妃簪花圖》及山水三幅,繼得管仲姬畫竹一幅,稱為趙管合璧。又有鬆雪書《急就章冊》,懷素草書《千字文》,鄭所南畫《無根蘭》,吳仲圭《漁父圖》,王叔明《鬆窗讀易圖》,宋人畫竹,宋人《漢宮春色圖》,黃大癡《富春山居圖》殘卷,楊補之《梅花卷》,倪雲林《秋浦漁村圖》,鮮於伯機所書《張彥享行狀稿卷》,伯顏不花舊藏《朱元晦送張南軒詩卷》,沈石田《竹堂寺探梅圖》,唐子畏《弄玉吹簫圖》和《幽人燕坐圖》,李竹懶《溪山入夢圖》,馬湘蘭和薛素素所繪的蘭,合之為《美人香草卷》,又薛素素自畫的《吹簫小影》,董香光的《畫禪小景冊》,金紅鵝的《美人秋思圖》,惲南田的《雨洗桃花圖》,王石穀的《六如詩意圖》,吳梅村、楊龍友等《畫中九友冊》,柳遇的《蘭雪堂圖卷》,錢叔美《碧浪春曉圖》,改七薌《天女散花圖》,吳冰仙的《水墨花草卷》等。拓本方麵,除四歐帖及《梅花喜神譜》外,尚有全拓蜀《先主廟碑》,隋《常醜奴墓誌》,隋《董美人墓誌》,漢《沙南侯獲碑》六行本,懷素書《聖母帖》宋拓本。蘇東坡書《西樓帖大江東去詞》宋拓本,魏永平《石門銘》,魏丘儉《紀功刻石》。明拓孤本《七姬權厝誌》、《磚塔銘》,明拓四彙本《攀古樓漢石紀存》,以及孫吳大泉五千泉,宋刻《淮海長短句》,納蘭容若珊瑚閣藏《玉台新詠》等等,都是珍稀之品。其中鄭所南所繪的無根蘭,為僅有孤本。其時吳興龐萊臣的《虛齋藏畫》,印有若廠集,以有鄭虔而無鄭所南為憾。見湖帆所臧,一再請其割愛,卒歸於龐氏,龐氏贈其他名畫,作為交換。過了幾年,湖帆弟子王季遷赴美,在美某富豪家,看到鄭所南這幅畫,函告湖帆,湖帆為之懊傷累日。某次,我到他家裏,他談及此畫,謂:“雖寥寥數筆,足以傳神。”那《常醜奴墓誌》,乃金冬心舊藏,被湖帆的外祖沈韻初所得,後歸大澂,大澂授給湖帆,湖帆因號“醜簃”。及得《董美人墓誌》,他攜帶隨身,晚間入衾,說是“與美人同夢”,特鐫刻“既醜且美”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