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1 微雕元老薛佛影
這真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那位具有龍馬精神、老而彌健的特級工藝美術大師薛佛影,遽爾下世了,年八十有四。
佛影在上半年五月,猶應日本的邀請,舉行細雕展,作為中日雙方藝術的交流和研究。他很興奮,挾著傑作東渡瀛島,參加盛會,並當場表演:在一粒米大小的黃金小丸上刻上《多心經》全文,頓使彼邦人士大大驚歎,引為奇跡。NHK電視台攝入熒屏,廣為映播。豈知他載譽歸來,經過炎暑,忽患膽總管癌,不治而死,聞者無不痛惜。
他是無錫玉祁鄉人,生於一九〇五年,父親叔衡,是岐黃家,所以教他家醫。可是他嗜好篆刻,由刻石而刻竹,又複從事細雕,其時尚在一九二〇年,為我國細雕工藝的開國元老。我和他很熟稔,他為我在一極小的象牙片上刻上陸放翁一首律詩,比蟻足還要纖細,我目力不濟,用上顯微鏡窺視,也辨不出是陸遊的哪首詩。我曾到過他的家裏,看到他很多精粹作品,如水晶插屏上細刻《滕王閣圖》,高二英寸、闊一英寸半的白玉版上刻全部《聖教序》。又在一支明代的象牙洞簫上刻著《洞簫賦》。他最得意之作,是臨摹故宮所藏十二月月令中的“端陽競渡”,他花了十五年斷斷續續的時間,才得完成,為他生平唯一的代表作,配著紅木箱,外加玻璃罩,是非常愛護的。他和豐子愷很契合,子愷曾有一篇稱述他的短文如雲:“上海薛佛影,擅長雕刻,馳名中外,初治金石刻,繼而刻牙,以至水晶翠玉,無所不精。最神妙者,乃在一粒米大小之象牙上,刻王右軍帖,在半方寸之內,刻《滕王閣序》全文,以顯微鏡窺之,筆筆生動。其書法摹祝枝山、文征明,維妙維肖。花甲後,他致力畫苑,宗八大、石濤,得其真趣,乃文藝界之奇才也。”從目前來講,細雕不乏其人,可在當時確是鳳毛麟角,且他在細雕上,講究風格、氣韻和流派,不僅僅一味求其纖細,足為後起者楷模。
若幹年前,趙紫陽總理送給美國總統裏根的禮物,其中就有佛影的細雕,博得裏根笑逐顏開,欣賞不置。一九八六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來到上海,在豫園周遊了一遍,江澤民市長贈送女王的牙雕微型插屏,也是佛影刻的豫園魚樂榭全景,是事前準備而精心刻之的。這使女王對實景發生情趣,極為喜悅,一再表示謝意。
佛影有子萬竹,也擅細雕,可謂箕裘克紹,後繼有人。且能細刻外文,那麼在國際上更起著相當作用了。